尊重盲人是前提但也别关切过度
2014年10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盲人眼前的黑暗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些特殊性,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人生也是黑暗的。走出心理困境,既需要社会的合理关爱,又需要盲人自身正视现实,积极调整。
  本报记者 万兵        
  不少盲人有个
自己的小世界

  “和其他一些肢体残疾人相比,盲人群体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的工作人员王建忠表示,盲人的眼睛看不见,决定了他们在心理和生活状态上都有自己的特点。
  包括毕玉魁、王伟在内的很多盲人本身,也表示盲人会有自己的一个小世界。毕玉魁说,很多盲人会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盲人创建一套独立的思维模式,自己不想走出来,别的人想走进去也并不容易。山东大学哲社学院、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的葛忠明教授也曾表示,弱势者或社会边缘群体都会和世界产生一种距离感,会觉得他们是被这个社会隔绝的。
  对于那些后天失明的盲人来说,心理上的落差更是一道坎儿。“失明前工作好,人也出色,失明后觉得被社会抛弃了,别人看不起自己。”毕玉魁说,很多后天失明的人都会有这种心理。  
个人正视现实
也需社会关爱

  济南心园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师孙静说,眼前的黑暗容易让盲人感觉自己和别人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孙静分析,作为较弱势的群体,他们既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但是又很难信任别人。盲人群体心理具有其特殊性,也就需要相应地特殊对待。在孙静看来,盲人的自尊心决定了周围的人首先要尊重盲人,其次他们的敏感性则提醒大家,不要关切过度。从盲人自身来说,封闭自己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尽快正视自己、融入社会才更重要。
  “盲人是渴望得到帮助的。”孙静说。葛忠明也表示,盲人和常人比有更多细小的期待。比如对被接纳的期待,他们希望在就业和教育方面他们能够享有与常人一样的机会;对社会交往的期待,真切地盼望有人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对信任的期待,真切地期待有人能成为他们可以依靠和信赖的对象……“当这些期待没有机会实现时,种种极端的心态和行动也就有机会发展起来。”葛忠明表示。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包括盲人在内的残疾人群体。但一些人在给予盲人帮助时,却往往容易过火。“盲人全靠感觉看世界,因而帮助盲人的时候一定要发自内心。”孙静说,拿简单的过马路来说,普通人可以帮助他们,但在提供帮助时不要问东问西,过于关切,无意中强调了他们的“弱势”。
  王伟也说,作为盲人,他更希望别人跟自己交往时,除了基本的尊重,更多的是把自己当成普通人、讨论一样的话题、开一样的玩笑,而不是过分地关注。当然,王伟也坦言有些盲人心理的确是敏感些,让他处在熟悉的环境中自然更好。对于那些自卑心理较重的,王伟觉得可以通过请教他们一些问题来展开交往,“首先让他们产生存在感、树立自信。”王伟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