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的出路只能做按摩师?
如果社会能更多地接纳他们,有文化的孩子会有更多出路
2014年10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付东磊正在为老人推拿按摩。(本人提供资料片)
     本报记者 王传胜     
  走在聊城街头,留心的市民可能常会看见盲人按摩店,偶尔也会成为店里的客人。据不完全统计,城区有30多家盲人按摩店,在绝大多数看来,能进入按摩店工作,靠双手养活自己,对盲人来说已经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如果能做一家按摩店的老板,那就更牛了。总之,转来转去,似乎盲人只能做推拿按摩,难道他们就没有其他出路?

多数盲人从事按摩行业
  付东磊今年32岁,是东昌府区侯营镇老鸭陈村人,自幼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6岁时,看着同龄小伙伴背起书包上学,他很羡慕,但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他。
  13岁那年,听说聊城有了盲校,付东磊终于实现了上学梦。直到18岁,正常人都该上大学了,他才小学毕业。之后,他去了河北邢台一家盲人推拿学校,却被告知仅学费就要一万多元。面对这个天文数字,他经历了短暂失落,很快振作起来打工挣钱。
  找工作四处碰壁,就连窑场也不愿用他。后来,他得知有个同学开了一家推拿店,正好缺个打杂的,他就去帮忙。一年后,付东磊终于成了一名合格的推拿师。为了精益求精,付东磊先后去济南等地拜师学艺,还渐渐产生创业想法。2010年3月,付东磊的按摩店在聊城开业,两年后,他又在综合楼附近开了一家分店。
  对于未来,付东磊两个心愿,一是成立一家规范化的盲人推拿培训机构,帮助更多的盲人学一技之长,再就是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让他们将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据了解,全市约有32万残疾人,其中视力残疾人约有3.78万,占11.8%。这些人有全盲,也有部分人残存视力。“多数盲人从事按摩行业,或打工,或自己开店。”聊城市残联教育就业部负责人介绍,在大多数看来,盲人能做一名按摩师,靠自己双手劳动养活自己,已经很不错了。
呼吁社会关爱和接纳盲人
  聊城特教学校的老师袁守波也是聊城市盲人协会主席,他说,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大多也是通过更高一级培训后,从事推拿按摩行业。他认为,之所以盲人就业途径比较单一,跟他们的文化水平有关。
  目前在聊城,盲童只能学到初中水平,还没有专门针对盲人的中专、大专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就要通过考试去外地上学。该校不少学生都希望能在聊城完成更高一级学业,因为对他们来说,到一个陌生环境里一时很难适应。
  该校校长于忠民说,对于残疾人来说,学习文化非常重要,最起码也要能与人交流。他说,其实不期望每个学生都能上大学,那对他们来说不现实,但最起码能学会跟人交流,最好再有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这对他们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能学更多文化最好了。”于忠民说,目前残疾人就业途径太窄,盲人多数从事推拿按摩行业,聋哑人就业途径相对要多一些,但是如果社会能更多地接纳他们,选择合适的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有文化的孩子就会有更多的出路。
  记者了解到,在外地有一些盲人能学舞蹈,也有人能做钢琴调律师,在聊城有个幺传西靠钢琴调率,生活过得也不错。盲人还可以做话务员。
  但是,就残疾人接受教育这一方面,有一些家长不知道有盲校,还有一些家长知道了也不愿意送孩子来学习,担心孩子离开自己不能自立。于忠民希望家长能改变这种观念,让孩子走出家门接受教育,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更有利。
盲童们没读过“课外书”
  该校视障班的学生有30多名,学习都要靠盲文教材。
  记者采访时,孙玉雪正在读一本八年级语文教材,她最喜欢的课文有朱自清的《春》、《背影》,还用手指摸着盲文教材读了一段。但由于视力障碍,她只能想象春天的样子。在被问及有没有看过“课外书”时,她摇了摇头。
  袁守波介绍,专门针对盲人的书本来就很少,也很难买到,但是他特别希望孩子们能接触更多的书,读一些世界名著,这样就能为孩子们打开另一个世界。
  为了让学生们开阔眼界,袁守波教会他们上网,希望他们能通过网络读一些书,了解外面的世界。
  记者问他们知不知道海伦·凯勒,读没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些孩子说知道,但了解得不多。袁守波说,海伦·凯勒是幸运的,她遇到了几名好老师,对于她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最终成长为一名作家。
  “书籍能为孩子播下梦想。”袁守波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读一些世界名著,将来不要局限在推拿按摩行业,希望他们能从事更多的职业,甚至走出一些海伦·凯勒这样的大人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