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2014年10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卢立建(大学教授)
  一本薄薄的小书,与《老子》的篇幅差不多,却吸引和感动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世上确有不朽之作。我想说:只要人类存在着,该书就永远会名列经典之林。
  这本书就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
  什么是先知?“先知”是神的使者,是向人间传达神谕的人。它往往让人想起宗教,从而误以为这纯粹是一部关于宗教的书。读后可以发现,这不是一部宣传宗教、使人皈依宗教的那种宗教学作品,而是以智者赠言的形式,谈爱、谈生命、谈法律、谈教学、谈孩子、谈欢乐、谈悲与喜,但也不是空洞的玄谈,而总是导向自然、历史、社会以至人性的幽微之处。
  吊诡的是,它不是宗教学作品,却有深沉的宗教意蕴,每一篇文章都在传递宗教的信息。我几乎想说——岂止每篇文章,每个段落甚至连每个字符都散发着宗教般的气息。呼吸和行走在这种气息中,怎不让人仰望星空?作者曾说过:人类的一切若止于人间便毫无价值。在他之前,哲人黑格尔把仰望星空提升到关系希望与未来的高度:一个民族只有多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前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书中谈到教育问题。你们必须“独自去理解上帝和世界”,就是谈教育时所言。作者站得很高,但姿态却很低。不是在灌输,不是在强迫人,更不是在教训人,而是把自己的“领悟”化作一阵阵风,轻轻地向读者这边送。虽然书中并无“自我意识”的字眼,但它着眼于开掘人心深处的处女地,尊重和推崇自我意识,即人内心的真实与力量。当然,这一思想也浸透于作者的其他作品中,如《沙与沫》中说:“你如果真的睁开眼看,你会在一切形象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你如果真的竖起耳听,你会在一切声音中听到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恰合诗人歌德那句教诲:去倾听你的感觉,倾听你的思想,倾听你的体验。
  由于是发自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其语言如同一条溪流,沁人心脾,又令人若有所思,若有所悟。更妙的是,由于心灵的自由流淌,溪水往往“断流”——文字之外、无声之处似是留白,让人在咀嚼中回味。我忍不住在想,这真是从作者灵魂深处倾泻出来又被灵感所催动的声音。文字很美,美得透明纯净,可谓字字珠玑。又如涓涓细流,滋润着读者的心田,亦像乐器撒下的音符,敲击在书页上,触动着读者心底最隐秘的情感。
  “所有的书都是一本书。”不知道这句名言的来历和背景,我的理解是,“所有的书”因为都有所追求、有所期待,所以才是“一本书”。但此言也把书与书的差别忽略了——谁能否认天使与魔鬼的差别呢?从文化传播史看,一些作品以传播而出名,成为“名作”,但名作不等于佳作,而《先知》不仅是一部追求真、善、美的名作,更是一部佳作。
  记得小泽征尔曾说,对阿炳的音乐只应该跪着听。借用这种说法,读《先知》应当跪着读——不是让你去崇拜,而是捧出你的虔诚心,去读那些使人无法不感动的文字。读后,轻轻掠过那些世俗的事物,抬起头来,仰望星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