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等和责任意识治疗“不作为”
2014年10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庆伟 
   
  最近,有一种现象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一些政府机关的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更难办了。笔者到企业调研时,也确有遭遇此类“烦恼”的企业当面吐苦水,甚至表示,还不如以前吃点、拿点,好歹能办事。这种消极怠工的现象看似没有增加企业成本,却贻误了发展机遇。
  诊断“不作为”的病因,大概是患上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双重缺失症。因为缺少平等意识,不能换位思考,自然罔顾群众的权利;因为缺乏责任意识,不能反躬自省,忽视了应当承担的义务。
  平等意识缺失的一个症状,是用公权力把自己垫高,打起官腔,端起架子,需要别人敬,等着别人求。如果党员和公职人员树立起牢固平等意识,就不会对群众的疾苦漠视不管,就不会让企业为了盖个章跑上三趟五趟,甚至束之高阁,不闻不问。
  如果“平等意识”在心里扎了根,自然能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怎样才能再提升一个层次,主动服务呢?答案是“责任意识”。现代行政法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责任行政,有权力必有责任。根据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行政不作为导致严重损失的,不仅本人和单位要当被告,甚至需要国家掏钱来赔偿。
  那些感觉“为官不易”就“为官不为”的官员,应该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抓上平等意识、责任意识“两服药”,自觉吃、长期吃,提升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辅之以外在的纪律考核和群众监督,“不作为”之症终会治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