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庄镇杭海村内的唐代白马寺遗址上,有很多遗存的石碑刻。
有的村落内有唐代白马寺遗存,有的村落从山西洪洞迁来后成就商业名村,也有的村落曾为抗战做出过重要贡献……东昌府区政协曾启动过老村落调查,探访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代村落,地理位置、人口数目、重要姓氏或家族、历史沿革、风物民俗、建筑特色、文化风情等,无不勾起人们的乡情。
文/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朱老庄镇杭海村: 众多唐代白马寺遗存文物
很多人知道洛阳白马寺,却很少知道,东昌府区朱老庄乡杭海村内,也曾有一座修建于唐朝的白马寺。朱老庄乡文化站站长宋金龙说,根据现存碑文、史料记载,杭海村附近的白马寺曾在明万历年间重修,清代末年渐渐衰败。相传,其开山祖师是玄奘大师的弟子。
宋金龙说,在东昌路开发区段东城办事处广付村北一座桥梁上,有三十多块关于聊城古建筑的浮雕,其中一块就记载了聊城唐代白马寺。民国和文革时期,白马寺接连遭到损毁,寺院毁坏殆尽,难寻原貌,仅留有残破殿堂数间及相关文物若干。
现在杭海村东是唐朝白马寺遗址,现存遗址南北长120多米,东西宽80多米。千年白马寺,曾带给村里丰富的寺庙文化,庙会就是其中一项。村里的甄大爷说,解放前,每月初一、初六,白马寺都会举办庙会,时间长了就成了白马寺集。
遗址草丛中散落着很多石碑,还有两个大石龟。其中一块明代石碑上刻着“白马寺重修山门记”,落款是“明万历四十五年仲夏”,即公元1617年。宋金龙说,这证明这座寺确实叫白马寺,有记载的重修时间也是400年前的明朝。
记者数了下,遗址上保存的有唐代、明代石碑6块、石龟2蹲、石窗2个,古井1眼等文物和遗迹。据推测,古井甚至比寺庙还年长,还有很多精致花纹的青砖砖雕。聊城文物专家陈昆麟曾说,白马寺遗址上的石窗在山东省文物界都很罕见。
梁水镇胡楼村: 村民全都姓胡,爱做买卖
梁水镇胡楼是个600多年的古村,可村里人都是胡姓人,没有杂姓。其来历要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一胡姓人家从山西洪洞迁来,在马颊河西岸选地定居,这就是胡楼村。永乐年间,又一户胡姓本家迁来,在前一人家西面安置。两家随着人口增多,宅地分别向东西发展,村庄形成了,起名西河庄。
东昌府区政协文史专员高文广曾到村内采风,记录下村史和众多乡贤故事。他介绍,清康熙年间,村西部候补守备胡帮爱的儿子胡秀峰,小时习文练武,成年后经商发达。他上至高官、下到普通百姓,结交了很多朋友。许多故事在村中世代相传,如民谣所言:“西河胡秀峰,银子挣三升,白天挣不够,晚上掌掌灯。”胡秀峰发家后,在村中建了一座多层高楼,三乡五里都能看见,人称“胡家楼”。后来,楼名代替村名,西河庄便成了胡家楼,或简称胡楼。
后人受胡秀峰影响,喜欢从商。在运河漕运兴盛时代,胡楼人在聊城城关开设多家店铺。清咸丰年间,运河漕运中断,聊城商业逐渐衰微,胡楼人返家务农,原本较富有的村民慢慢变穷。村里矗立百余年的高楼因无人出资维修倒塌了。
胡楼人勤于农耕,善于手工业、副业、养殖业等。条编技术是胡楼人世代传承的副业,多数人家都会,农闲时用柳条编筐、篓、笸箩、箢子、簸箕等,四处赶集销售,成为多数村民的谋生手段。
凤凰集: 元代古村落有光荣革命历史
在闫寺村西3华里的凤凰集村,有一处占地10亩的“凤凰集烈士陵园”,每逢清明,远近的中、小学校学生都会齐聚在此,也会有村人讲述抗战故事。凤凰集其实元代就有,原名凤凰寨。
“明初,因为战乱和瘟疫,村中只剩下郎、刘两姓。”高文广说,洪武年间,张友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定居。“清康熙年间,村上开始逢五、十是集市,就改名叫凤凰集。”
关于村名的来历,还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古代这里曾有一座山,一只受伤的凤凰被居民救起,凤凰为报恩,将山搬走了。凤凰被救那天,飞来好多凤凰在村子上空盘旋,村名才叫“凤凰集”。
悬挂在光岳楼西面的匾额“就日瞻云”,就出自凤凰集清代秀才解岚之手。解岚一生博览群书,喜欢临帖练字,是聊城著名书法家。原聊古庙匾额“膏泽下民”,也是解岚的手迹。
凤凰集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大革命失败后改组东昌(鲁西)县委的会议是在这里召开的;范筑先麾下著名的抗日队伍“十支队”的前身“第一游击大队”是在这里建立的;抗日战争时,这里是有名的红色堡垒村,遭到了日本鬼子的围剿;抗战胜利后,这里有解放军的“后方医院”;解放后,这里建立了“凤凰集烈士陵园”。
文史专家: 要搜集记录更要尽量保护
“寻访中,找到很多古村落的线索,在跟当地老人聊天中、在村民提供的家谱中,了解村子的来历、记录村民世代居住留下的故事。越是城镇化程度高的地方,乡亲乡情越淡,保存的建筑物或遗址也就更少。”高文广说,古村落里留存着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地记录了历朝历代的文化形态,很多村落内的历史遗存、乡土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观,很多彰显着鲁西山村建筑史和乡村社会文化,具有历史、建筑、艺术、美学、社会文化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亟代今人保护与传承。
“在大部分还存在的村落内,年轻人都想往外走:考学、打工,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是他们的心愿。而另一方面,村落的历史、故事、乡贤名人越来越被后人遗落。”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称,传统村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更是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搜集整理古村落各类文化和历史遗存是文化、文物等部门思索的问题。而如何做到古村落建设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不失去地方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也是建设部门应当思索的课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