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破烂王”废品堆里淘宝
十几年积攒的稀罕物件堆满院
2014年10月2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马洪佑向来访者介绍藏品。
老马淘的稀罕物件。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张龙
在山亭区城头镇西城头村,有位六旬老人,他常年收破烂,将自己收来的新奇物件收藏起来。15年的积攒,“破烂王”马洪佑的农家小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稀罕物件。
农家小院里摆满各种稀罕物
10月16日,记者来到了马洪佑的家。从外面看,他家的小院与周边的建筑并没有什么区别,但走进去却是另一番天地:院子四周摆放着许多案台和展架,上面琳琅满目的藏品让人大开眼界。院子中间是一处展示藏品的案台,由几张桌子拼凑而成,上面摆放着他多年来收藏的废旧字画和书刊,其中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像章、粮票、布票等,还有一张1953年的地契。
在院子的左墙,摆放着马洪佑收藏的老式农垦工具和生活工具,有独轮车、风箱、砝码、石磨、牛槽、石碾、煤油灯等。在院子的东北角有一处用铁皮搭建的棚子,棚子内有22个展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酒瓶。据了解,老马以前在工厂做工,1998年退休后开始收破烂,在收破烂的过程,他经常会收到一些老旧或新奇的废品。起初是出于好奇,将一些造型奇特的酒瓶带回家收藏起来,后来越收越多,他就迷恋上了收藏,逐渐开始收藏一些老旧的报刊、字画和一些过去的老式生活工具等,慢慢的有了现在的规模。
据老马介绍,来小院参观的人已经大约有三千多,其中以酒瓶和书法爱好者居多。
光酒瓶就收藏了两千多种
当记者提及为什么钟爱于收藏酒瓶时,老马笑着说:“在1999年的一次收废品过程中,收到了一个造型奇特的酒瓶,我很喜欢便把它当作为珍宝收藏,后来越收越多,就自己找了个木架子将这些酒瓶摆放起来,每天闲暇时间对着自己的收藏小酌两杯十分惬意。”随着马洪佑收藏的酒瓶越来越多,他开始迷恋上这种感觉,并先后到临沂、济宁、市中区、滕州等地寻找有特色的酒瓶。有一次,在听说了滕州市东戈镇有人收藏了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的人物酒瓶后,他的心头开始“痒痒”,先后八次到物主家,希望对方转让给他。“开始该物主不肯给,对方看我这么拗,才同意转给我。这些年,我已经收藏了梁山好汉人物及八仙过海、水立方、台儿庄大战、台湾高梁酒等2000多种酒瓶。”马洪佑无比自豪的看着他的“酒瓶宝贝”。
老马的女儿马艳雪告诉记者,父亲对酒瓶的收藏简直是痴迷,连房间里的沙发上、床上都是他收藏酒瓶。记得在一次中午吃饭时,他听说滕州市木石镇的一户人家有个好酒瓶,他放下碗筷,立马骑车30多里路赶到木石镇把酒瓶收了回来。为了收藏更多更好的洒瓶,父亲还发动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帮助寻找,自己的哥哥也经常在网上给父亲购买一些值得收藏的酒瓶。
把四间房子改成展厅供人参观
老马介绍,由于自己上了年纪,家人也不放心他走街串巷收破烂,从今年2月份便不再收破烂了,闲下来的他就每天打理自己的私人收藏。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老马的藏品后向他提议:干脆开个家庭民俗博物馆!
朋友的提议,正应了老马的想法。“我要是在自己家成立个家庭民俗博物馆,既能让更多的人来参观和了解我的收藏,还能起到传承乡村历史文化的作用。”这个想法在老马心里越来越明确。有了想法,说干就干!老马不顾家人的反对将自己这15年来收破烂积攒下来的4万余元存款用于整改小院、扩充藏品,并计划把自家的4间民房改为展厅供客人们免费参观,将小院西南角的配房改为传达室供自己居住,将余生都放在家庭民俗博物馆的管理上。
采访过程中记者正巧碰到了来给老马送字画的好友王德志,他说:“我和老马是一个村的,这次来是为了将自己和朋友创作的几幅字画捐赠给老马。起初我们对他的这些破烂收藏并不看好,后来到他家院子里看了他的收藏都很震惊,便带着自己的一些朋友来参观,大家都感觉这里承载着浓厚的乡村历史文化,后来20余位书法界的朋友更是相约到此来开笔友会,为的就是传承和弘扬这些民俗文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