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子萱和妈妈在医院等会诊结果。本报记者 戚云雷 摄
本报北京10月23日讯(本报记者 戚云雷) 23日上午,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在会诊之后,向家属提出了一个治疗方案,先取出离内脏最近也最危险的三根钢针。专家认为,其余的钢针不靠近器官和血管,暂时没有什么危险,可以不取出,以后定期观察就行。但家属担心钢针留在体内还有可能再发生危险,坚持要求全部取出。
23日,主治医生介绍,经过会诊,初步提出的治疗方案是,先取出离内脏最近的三根钢针,因为这三根离脏器近很危险,而其余的钢针不靠近器官和血管,暂时还没有什么危险,可以不用取出,以后定期观察检测就行。
既然能取出三根,为什么不能一次性全取出来呢?主治医生解释,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对一个只有11个月大的孩子做这样的手术,风险的确很大。虽然照CT能够看到钢针的具体位置,但肉眼不一定能找到,手术时要照X光以确定位置。
“X光有辐射,别说这么小的孩子,大人也承受不了。”医生说。同时,医生还认为,由于钢针已经在体内近两个月了,周围形成了组织,如果强制取出的话,还有可能对钢针周围的组织、血管等造成损伤。
但对这个方案,子萱的爸爸范光生并不同意,坚持要求把子萱体内的钢针全部取出。“他们说其他的钢针暂时没有什么危险,但留在体内不取出,万一以后再发生什么危险,我们该怎么办?”
对于范光生的担心,医生打了个比方,那些战争年代受枪伤的,有的弹片留在体内几十年,还是活得很好,并不会危及生命。医生认为,如果把钢针全部取出,会对孩子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只要以后做好定期观察,钢针就不会危及孩子的生命。
23日下午3点,通过儿童医院方面的协调,在急诊大厅等候一整天的子萱终于有了床位。正式住院后,小子萱又进行了一些检查,输液后,子萱又做了B超、彩超检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