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报变“白板报”,评比栏少见了
网络发展了,孩子出黑板报的热情降低了
2014年10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舜耕小学教室后的白板报。
     与80后同学记忆中的黑板报不同,00后的黑板报形式更多变、内容更多元,不少已变成了“白板报”。既保留传统美德和传统节日因素,又化用不少新鲜网络元素,既贴近现实,又注重情商、安全意识等综合素质的熏陶,是00后黑板报的新亮点。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王小蒙              
不少学校里的黑板报成了“白板报”
  记者连日走访市区多家小学发现,不少学校里依然是黑板加粉笔字的传统黑板报。也有不少学校教室后的黑板变成了白板。有的可用签字笔在上面直接书写,有的则是泡塑板,将学生的作品用大头钉钉在白板上。舜耕小学七八年前进行了教室改造,将原来的黑板全部换成了泡塑白板,白板上挂满了学生以“爱国教育”为主题的手抄报。
  “近年来随着教学设备不断更新,黑板报变‘白板报’的还真不少。”济南万象新天学校的王梅老师说。在她教书的30年里,她见证了历年学生出过的黑板报,发现不止黑板报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黑板报的板块设计也发生了改变。
  “以前出的黑板报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之类的内容多一点,也会在黑板报一角开辟一个评比栏,开设‘学习进步之星’、‘文明礼貌之星’等栏目,每天或一周更新一次。现在黑板报上基本都没有这些了。”王梅老师说。
洋节日主题增多,板报也来“致青春”
  据了解,每逢重要节日便出黑板报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孩子的视野更开阔了,他们还会以母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洋节日为主题出板报。”育贤四小的赵老师说。
  据王梅老师介绍,宣传典型人物和英雄事迹是黑板报必不可少的内容。以往孩子的学习对象都离得比较远,如今更加注重以孩子身边的事来进行宣传教育。“80后、90后的孩子多接受雷锋、赖宁等英雄人物事迹的教育,现在的黑板报宣传更加注重结合当下,让孩子感悟身边发生的事。”
  历下实验小学的张娟老师说,学生出黑板报还会借用不少流行元素。“六·四班毕业生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小学时光’主题板报,把老师和同学们的毕业寄语都写上,正是借用当时很火的电影《致青春》。还有一小姑娘用漫画展示军训生活,起床、训练、做蛋糕等活动,寥寥几笔勾勒出的人物活灵活现。”
黑板报的变化,体现出教育理念的变化
  在不少老师看来,让学生出黑板报可以锻炼他们的绘画能力、粉笔字书写、配图设计和团队合作意识。而如今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式更加多样,甚至不少小学已没有了黑板报。纬二路小学就在教室后边设立了大大的书柜,放着上百本课外读物。
  舜耕小学的窦老师认为,虽然黑板报的形式变了,但起到的教育意义和宣传目的是一样的。育贤四小的赵老师认为,现在的黑板报在班级文化中占的分量也没有以前重了。“以前信息传播途径比较有限,黑板报是最主要的教育学生的方式。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孩子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班级都有群,师生家长之间都可以互相交流。”
  “学生出黑板报的热情也比以往有所下降。以前班级学生都分成小组轮流出,有时都争着出,现在孩子不像以前的孩子那么积极参与了。”赵老师说。
  从出黑板报中,窦老师看出80后、90后的孩子自我独立意识更强,敢于主动接受某些挑战和锻炼,而00后的孩子依赖性更强一点。“这与父母的成长环境和现行的教育方式有关。”
  “黑板报的变化,实际上是重德智体美劳的传统教育,正在向有德教育、创新教育等重情商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变化的体现。”育贤四小的赵老师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