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聪科技:
为智能电网安上“云大脑”
2014年10月24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它通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实现电网运行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降低每个家庭的用电损耗,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山东网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由归国留学专家和美国硅谷企业家联合创办的致力于智能电网软件开发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
特邀记者 郭树蛟
做产品,减少电路传输故障
“电经过高压输电线到变电站最终输送到千家万户,线路规模庞大,目前,国内的配网自动化技术较低,输电不稳定,导致停电现象经常出现,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说起电力产业存在的一些弊端,山东网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惠民介绍,他的企业就是通过研发智能电网软件,将先进的互联网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及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 能不能通过有效的控制变电站,来减少电力损耗呢?“我们研发的软件就是通过海量数据处理技术,让国内低端的数字化变电站控制更加清晰。”李惠民表示,传统的变电站控制类似于早期的手机模拟信号,需要有物理的线路连接,尽管线路复杂,但哪里出了问题都显而易见,但是如今的变电站控制数字化后,变压器之类的控制设备通过数字信号控制,线路更简单,响应更快,目前许多老的变电站正在往数字化方向改造。
但数字化的变电站也存在弊端,“它的线路的简化使它像一团云,摸不清看不透,哪里发生故障很难查出。”李惠民说,如果能有一款软件可以对配电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对信号的情况、事故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就能使虚拟的配电网络变得高可视化,这就是他的公司要做的事。
李惠民告诉记者,电经过导线、变压器造成的电损耗最高能达到10%,也就是说,100元电费中有10元是“电损耗费”。目前,国内的配网自动化只能统计电损耗量却不能检测电损耗从何处来,无法有效减少电损耗给居民带来的损失。而网聪科技结合配网自动化推出线损测量软件,不但能够对输电实时监测,还能及时检测出输电损失的原因和位置,从而降低电损耗,更合理分配电源,使用户电费交得更加实在。
求创新,汇聚优秀人才与技术
网聪科技成立于2010年6月,是由留学归国的李惠民和美国硅谷企业家联合创办,方向就是致力于智能电网软件和服务。在他的研发团队里,70%的员工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来自华为、浪潮及数家电力自动化行业名企;多名高管人员拥有海外名校学位和在CISCO、EMC、LUCENT、NORTEL等国际著名公司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的经历。
“变电站配置的智能解析技术、高可视化自动成图技术、一体化的变电站一次智能仿真技术……”为了降低电能损耗,为智能电网插上“翅膀”,李惠民的公司曾组织电力及信息通讯及处理方面的专家,结合智能化变电站数据及模型的特点,通过和中国电科院相关单位的密切合作,在数个信息处理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并在如何将这些核心技术有效地应用在智能化变电站的调测及运行维护中进行了很多开拓性与实用性兼备的工作,提供了很多独具特色的解决方案。
公司的发展前景广阔也受到一些投资公司的青睐。2012年,李惠民的公司获得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公司德丰杰(龙脉基金)的投资,如今,该企业也成为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及济南市5150高层次人才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新企业和国家认证的双软企业,并赢得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电科院和南瑞集团等重要客户及战略合作伙伴的信任。
谋发展, 借力绿色新能源
智能电网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李惠民说要根据国家电网发展大方向来开发新产品,提供新的方案。
李惠民介绍,以前我国多采用集中发电模式,通过火力发电,将西北等地区丰富的能源送到全国各个用户,但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污染环境。如今,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出现,我国发电模式逐渐转变为分布式、多点发电,不需要远距离高压输电,可大大减少能源污染,“绿色节能”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现在我们主要致力于发展传统一次设备智能化,将原来直接和高电压、大电流相接触的一次设备信息化,在输电过零时断开,避免原来高温作业带来的危险,并提前状态报告,减少大规模停电时间,同现有的变电站相辅相成。”李惠民表示,目前国内从事这个行业的还不多,他们拥有先进的软件技术,可以为智能电网安上“云大脑”,提供更好的海量数字解读分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