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文艺工作者更大的舞台
2014年10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想让文艺回归本源,要给文艺工作者更多扶持。
     特约记者 顾梅

  10月18日,邹城市来自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曲艺等各领域的50多名文艺工作者齐聚一堂,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学习座谈,大家畅所欲言,直抒胸臆,近4个小时的座谈会始终沉浸在真诚、热烈的氛围当中。
心情: 激动振奋,坚定追求
  李文彬作为一名老文艺工作者率先发言,他说,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让他不由想起1942年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规格高,意义重,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艺的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尊重,令人振奋。“习总书记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这给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即要回到文艺本身,要正本清源。”
  孙继泉说,平时他很少看电视,可散步时在广场大屏幕上看到座谈会新闻后,不由自主停下来看了好久,“新闻13分钟,会后采访18分钟,除了振奋,还有身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自豪。”作为邹城市作家协会主席,孙继泉说,习总书记的讲话更加使大家坚定信心,静下心来沉入创作当中。
感悟: 扎根人民,引导方向
  文艺创作的根在哪里?人民。81岁的张延龄认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需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不然作品就是无本之木。“文艺创作只有扎根于人民,才有获得创作的灵感与力量。”
  今年4月,省作协就《公社的蝴蝶》专门召开作品研讨会,作为该书作者,王昭溪认为,文艺不是挣钱的事儿,要让文艺回归本身,好的作品不能是迎合,而应是引导。“文艺有方向问题,有为了什么人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能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好的,都是引导人奔向光明、奔向幸福的。”
  赵元龄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市场经济对文艺创作冲击很大,“虽然物质是基础,可人若没有文化作精神食粮整个肌体就会不健康。孟子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只有把握准导向,以热爱、激情、知识储备、占有大量生活为前提,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行动: 立足邹鲁 凸显特色
  “董占城,徐占边,韩家占了整南关”,董伟是董家后人,学医、从事医务工作几十年后弃医从文,仅两年时间就创作词赋100余首,文采斐然。“我‘沉睡’了很长时间,现在刚刚苏醒,我愿意倾一生来创作、研究,无怨无悔。”
  王贵龙作为邹城市音乐家协会代表,是“千场大戏惠民生”招投标的评委之一,他的观点是文艺一定要接地气,要有地方特色,要用真善美感动观众、影响观众。“尚寨竹马、阴阳板、柳子戏、渔鼓等立足于邹城生长出来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如果能得到整改、扶持,绝对可以走得更远更高。”
  “我们要给文艺工作者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机会,让大家回归创作。并继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理念,扩大到文艺创作的更多层面,给大家提供更大扶持。”作为此次座谈会的主持者,邹城市委副书记赵勇说,只要大家共同努力,让孟子思想重回故里、“十万人家尽读书”的目标将会实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