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画家刘君贤20年如一日作画见证城市发展
日照秀丽风景是他创作的源泉
2014年10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君贤在家中作画。
  
  从荒草到金沙滩
见证海边发展

  刘君贤,字岩松,1965年生人,出生于山海天卧龙山街道刘家楼村,现居日照街道接官亭村。
  21日上午,伴着绵绵秋雨,记者来到了他的画室“观海居”。说是画室,其实就是他的家,一个农家院落。堂屋里摆放着多幅他创作的山水画,南侧的厢房里有一个书架,摆满了各种书籍,都是他自学的“教材”。
  刘君贤正好“年长”日照一倍,聊起城市的发展,他甚是感慨。“日照真是一天一个样,我记得小时候山海天这边的海边都是荒草,现在建设得太漂亮了。”他说。
  1986年,刘君贤参加工作,在市区一家化工厂上班,从事保卫工作。90年代,他当上了单位的保卫科长。尽管在单位工作,但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兴趣爱好,时常搞绘画创作。
  1997年,刘君贤放弃了保卫科长的职务,下定决心专心研习绘画。当时单位效益不好,搬了地方,但保卫人员留了下来。他自己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24小时值班。
  虽然条件艰苦,但他有了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学习。在这间小屋里,他开始研究宋、元、明、清时期著名山水画大家的作品和画史,潜心研究清代石涛、近代傅抱石等大家的笔意。
  那间小屋子只能放开一张桌子和一张排椅,桌子就是刘君贤的画桌,排椅就是他的“床”。刘君贤还给小屋起了一个形象而又雅致的名字——“一步斋”。
  7年的时间里,刘君贤在“一步斋”中创作了2000多幅山水画,他也从中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那时候我记得买个砚台都得在老城区转一圈,就一个小门头卖,品种还不多,现在买方便多了。”刘君贤回忆道。
以自然为师
城市是重要创作素材

  平时,刘君贤以自然为师,随时随地都能有所感,有所学。走在路上,看到阳光穿透树叶形成斑驳陆离的光影,他瞬间便能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山水画。
  他常去五莲山、河山等日照的一些山上写生采风。“现在人文建筑多了些,节假日人多,在创作上素材也多了,。”刘君贤说。
  正是多年的历练和学习,他对中国山水画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认知。“我主要用焦墨,从笔墨中能体现出人的性格、风骨。”刘君贤说。
  对于山水画的热爱,刘君贤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有时创作一幅精品需要半个月甚至长达一个月。泼墨时,他常常到了忘我的境界。“一幅好的山水画,首先是立意,其次是布局,再次是笔墨的运用。”刘君贤说。
  如今在圈内,刘君贤已小有名气,很多老板慕名前去求画。“送画如嫁女,每一幅画都付出了不少精力,写意山水画可以说就是我的生命。”刘君贤说。
  据介绍,近两年之内,刘君贤计划搞一次画展,给自己,给朋友和家人一个交代。
  文/片 本报记者 李玉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年50岁的日照民间画家刘君贤二十年如一日,天天作画,笔耕不辍。比日照市正好“年长”一倍的他见证了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而城市的秀丽风景也正是他创作的重要源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