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984年1月1日,青岛商检局石臼商检处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石臼处。(资料片)
本报记者 赵发宁 通讯员 卢新存
日照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我国中西部乃至中亚地区重要的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节点城市,在山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1982年,日照商检局筹建开始,至1999年,“三检”合一成立日照检验检疫局;从1990年完成进出口商品检验2535批,8.8亿人民币,到2013年,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33066批次,货值375亿美元。这是日照检验检疫的发展史,也从侧面反映了日照的发展史。
(1989-1999)历程:筚路蓝缕启山林 石臼商检局成立
1982年8月,石臼商检局与国家重点工程石臼港煤码头同步筹建,根据国家商检局文件,批准建立青岛商检局石臼筹备处,人员编制10名,由临沂行署外贸局负责筹建。
商检、卫检、动植检,身负为国把关重任,老一代检验检疫人毕生难忘的记忆。当对外开放浪潮席卷全国大地的时候,动植检和卫检都处在组建之初。艰苦情景后人难以想象:没有像样的办公楼,没有办公桌椅,租住低矮的平房。检验检疫条件尤为艰苦,马车、牛车、自行车、拖拉机甚至两条腿都是交通工具……岁月燃情,不分老少,不分男女,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一心干事业。人手少、交通难、通讯难,工作范围大,检验检疫任务重。从日照到临沂,150多公里的距离常常需要在路上颠簸整整一天。
石臼商检局成立初期,进出口企业出口商品船期集中、交货紧迫,检验工作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做到快检验、快出证,工作人员认真调研、总结经验,建立了“就近检验、就近管理、就近服务”的检验监管模式,赢得了企业的赞扬与尊重。
1992年,石臼商检局改名为日照进出口商品检验局。1990年,完成进出口商品检验2535批,8.8亿元;植物检疫20批,12.3万吨;检疫入出境船舶226艘次,船员5348人次。
(1999-2008)嬗变:“三检”合一书新篇 实现“三检”深度融合
1999年12月16日,日照商品检验、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检疫“三检”合一,成立日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自此,日照口岸通关能力大大增强、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日照检验检疫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阶段。
建局伊始,为尽快实现“三检”深度融合,建立依法把关、监管有效、方便进出、管理科学的日照检验检疫新体制,日照检验检疫局积极探索业务融合的新途径,全面实施“一次报检、一次取样、一次检验检疫、一次卫生除害处理、一次计收费、一次签证放行”的“六个一”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科技手段的进步提高了检验检疫电子化水平,CIQ2000等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推广,将电子申报、电子放行、电子监管等信息化手段引入到检验检疫日常监管工作中,初步建立了以CIQ2000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业务管理新秩序,大大加快了通关速度。
2000年,完成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12252批,货值6.8亿美元。
(2008-2014)跨越:继往开来铸辉煌 服务一港两区 7x24小时工作制
在拥有日照港和岚山港“一市两港”明显优势的日照市,因港而建,提出了“以港兴市,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的发展新战略。
作为检验检疫人,把关与服务,但两者并不截然分开,把关之中有服务,服务之中有把关。
为进一步加快报检通关,方便外贸进出,针对日照港进口散装粮食、大宗资源性矿产品特点,实施了“5+2”、“白加黑”工作制度,实行申报、查验、检验、放行24小时工作制,进一步方便了外经贸企业。
辖区内的莒县、五莲、岚山区获得国家出口食品示范区,2013年减免收费1.77亿元;日照港现拥有石臼、岚山两大港区,50个生产性泊位,年核定通过能力超过1.5亿吨,进口矿石、木片、大豆等保持全国第一,已成为从事木材、粮食、木片、煤炭、矿石、原油等各类内外贸进出口货物装卸、堆存、仓储的综合性港口企业和现代化的大型物流仓储集散中心。
25年来,日照检验检疫局凭借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日益多元的业务结构、持续增强的创新能力以及不断完善的内部管理,实现了各项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商品质量逐年提升。
到2013年,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33066批次,货值375亿美元,检出不合格货物3754批次、货值95亿美元;截获疫情2987批次,切实保障了日照口岸安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