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读者节精彩绽放,  万余读者欢聚一堂
20多个精彩的节目、各种好玩的游戏、订报优惠以及社区服务等多重礼包齐亮相
2014年10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读者节是文化的大集,精神的大集。除了各种服务项目,还有各种有趣的互动游戏和好看的文艺表演。 本报记者 赵金阳 摄
     本报10月26日讯(记者 刘高 陈莹) 10月25日上午,齐鲁晚报《今日烟台》第二届读者节在世茂广场隆重举行。20多个精彩的节目、各种好玩的游戏、订报优惠以及社区服务等多重礼包齐亮相,万余名读者欢聚一堂,共享这一年一度的惠民盛宴。
  25日早上不到7点,开发区的读者黄建军就来到了读者节现场,与记者握手交谈。早上8点多,随着到场的读者越来越多,在本报广场舞大赛中获奖的三支队伍依次为读者们带来了动感十足的暖场舞蹈。
  节目开始前,本报读者代表毛贤君、张同珍等将一幅装裱好、写着“春风润雨惠我百姓”的书法作品,送到了齐鲁晚报《今日烟台》总编辑金云伟的手中。“我是多年的老读者了,现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这份报纸。”读者毛贤君说。
  现场气氛也随着节目的进行和观众的增多而热闹了起来,主舞台前,报纸订阅展位前,法律、医疗、家电维修等社区服务展位前,小记者证办理、魔方、九连环等展位前……到处都是观看表演、咨询或者参加游戏的读者。
  齐鲁晚报《今日烟台》读者节的舞台,是烟台百姓的舞台。烟台市学雷锋爱心服务队、奇山办事处的长生蓝天模特队、星海艺校的和大成国学馆的小朋友、振威跆拳道馆的健将和健友击剑俱乐部的专业击剑运动员等烟台本地的文体能人依次登上舞台,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唱和表演。
  尤其是魔术师梁腾飞的川剧变脸节目,腾飞的表演不仅在台上惊艳,还跑到台下的众多观众之间,引发观众“围堵”般的欢迎。烟台奇人贺奕钧的升级版脚碎大理石节目更是将舞台搬到台下,现场爆发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而等到最受小朋友喜欢的九连环和魔方节目先后上台,小朋友更是将杜金奎和孙国卫团团围住。
  在本届读者节上,现场订报区同样热闹非凡,来自本报十多个发行站的同事全数上阵,接待读者订阅。在读者节上,本报在已有优惠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了额外的订报大礼。在约三个小时的活动时间里,各站共接受现场订报千余份。
  中午12点多,随着读者歌手大赛现场评出优胜者,本报第二届读者节圆满落幕。七年时间,齐鲁晚报《今日烟台》贴近读者,服务烟台;七年之后,《今日烟台》还将秣马厉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为烟台读者奉献更加精彩的新闻和服务。
  此外,与去年的读者节只在广场上举行不同,今年本报的读者节有了“分会场”——当天下午,200名报名的读者一起在鲁信影城免费观看了电影《心花路放》,伴随着笑声,这个由读者们凑起的“大家庭”一起过了节。
十佳线索人赢大奖
  与去年读者节相比,今年增加了一个十佳新闻报料读者奖。经本报推荐和评选,共选出了十名线索人,奖励一年的齐鲁晚报以及一箱价值648元的泸州老窖古雅酒。
  25日上午8点多,25岁的小伙宁兆康就打来电话告诉记者,他已经到达读者节现场。“没有想到,今年的读者节自己得了线索人奖,还送我两份大奖。”宁兆康开心地笑了。同样是本届读者节“十佳线索人”的张晓磊和李立政却因有事不能来现场领奖,不过两位线索人的母亲来代领奖品。而本报的老朋友王文利则是和妻子、女儿一起来读者节领奖的。
  上午9点半,该“十佳线索人”上场了。本报领导为十名线索人颁发了荣誉证书,每个人加送2015年一年的齐鲁晚报和一箱价值648元的泸州老窖古雅酒。“一个电话提供一个线索就能得大奖啊!”线索人领到大奖后都高兴得不得了。
  下一个大奖花落谁家?只要经常拨打6610123提供线索,您也有可能拿大奖。本报诚挚希望每一位市民能够将身边的突发事儿、烦心事儿、麻烦事儿、趣事儿告诉我们。
  本报记者 张倩倩
一上午20多人订黄手环
  9月23日,齐鲁晚报烟台慈善义工管理中心联合烟台宝来利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起“爱心黄手环,点亮回家路”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受到市民一致好评。25日上午,齐鲁晚报《今日烟台》第二届读者节现场,黄手环报名火热,一上午就有20多人报名订制,有为父母、亲戚报名的,也有为自己、老伴儿报名的。
  “我想给父亲报个名,现在还来得及吗?”市民于女士说,老父亲年龄大了,记性不好,有点糊涂。于女士说,有了黄手环,上面有儿女的联系方式,老人戴上后,要是走丢了或是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好心人就可以及时联系到家人了。
  本次爱心黄手环赞助方烟台宝来利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明追加捐赠爱心外套或背心,如有需要请在报名时单独备注老人姓名、性别、身高、地址及家人联系方式,单独报名。
  目前,10月5日前报名的黄手环已寄到本报,已报名的市民可到芝罘区环山路3号润利大厦(烟台市图书馆附近,可乘10路、82路、59路公交车到图书馆站点下,或乘7路、1路、3路、51路等在海滨小区下车后向北步行300米左右)领取手环。
本报记者 孙淑玉 实习生 穆敏
11名读者献唱读者节
  本届读者节还安排了一次读者歌唱比赛,共11名选手参加了歌唱比赛。
  本报邀请了重量级的嘉宾评委,他们分别是烟台市老干部局合唱团指导老师崔玉萍老师,烟台市声乐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阎寿南老师和中央音乐学院黄鹂老师、邹芳怡老师。
  高洪达老人以一首韵律悠长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打头阵,之后武梅、王媛媛、高建国等选手纷纷上台演唱。最终,武梅、刘作阳获得了一等奖,王媛媛、高建国等4人获得二等奖,任庆聪等5人获得了三等奖,每人获得两张电影票。
  此外,读者节现场节目表演上,烟台市学雷锋爱心服务队的雷锋歌手于元娇首先登台,为大家献上了一曲《欢聚一堂》,赢得了大家一阵阵的掌声。今年已经50多岁的于元娇,特别爱好演唱,工作之余参加学雷锋爱心服务队的爱心活动。同样是雷锋歌手的王景涛为大家演唱了一首《北京北京》,他唱得非常投入,一曲歌罢,也赢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
  本报记者 张倩倩 于飞
30秒啃完一个大苹果
  读者节上,吃苹果大赛嗨翻了全场,众多读者纷纷参赛。
  “我想参加吃苹果大赛!”小美女张艺琳第一个报了名,文静的她要挑战一下自己,也挑战一下其他小朋友。双胞胎兄弟张腾、张航一起报名,要一决高低。
  报名的选手中,有7岁的小朋友,也有年近6旬的大叔。通过比赛,14岁的王栋夺得少年组第一名,获得一箱红彤彤的苹果。成人组的比赛则更加激烈,读者姜峰以30秒的速度吃完了一个直径80厘米的苹果,赢得冠军。
  文/本报记者 李娜 图/本报记者 韩逸
变脸和碎大石震撼读者
  正宗川剧变脸、诚信川剧变脸烟台第一人梁腾飞现场带来了川剧变脸表演。梁腾飞在台上展示了众多的脸谱变换,一抬头、一转身、一抹脸,一张张生动的脸谱在刹那间变幻出众多形象,令人惊叹。梁腾飞又飞奔到舞台下,和观众们亲密接触。
  另外,烟台奇人贺奕钧的碎大石绝活也让大家印象深刻。只见贺奕钧扎紧腰带,深吸一口气,猛地一跳,一人都搬不动的大理石应脚裂成两半。
  文/本报记者 刘清源 图/本报记者 赵金阳
跆拳道、击剑表演抢眼
  在读者节现场,吸引人的节目不少,跆拳道和击剑表演算是特别亮眼的。
  纯白剑服、神秘的护面、亮晃晃的长剑……修大鹏和李昊两人一上场就吸引了“花痴们”的眼球。两位潇洒地挥剑,进攻防守很是精彩,观众在台下举起手机啪啪连拍,根本停不下来。
  来自振威跆拳道馆的6位小朋友,用心表演的跆拳道同样可圈可点。
  文/本报记者 李娜 图/本报记者 韩逸
书画家现场挥毫送读者
  距离读者节正式开始还有半个小时,书法家王宁波、王滋麟和画家姜惊涛就早早赶到现场。
  不一会儿,三位书画家的案前就已经围满了前来索字画的市民。“老师,麻烦帮我写幅字。”书法家王滋麟性格豪爽,“行!”
  王宁波先生、姜惊涛先生也纷纷挥毫泼墨,向读者赠送书画。
  文/本报记者 陈莹 图/本报记者 吕奇
于师傅维修家电,市民直点赞
  读者节上,负责家电维修的于师傅是最忙碌的志愿者之一,一上午的时间,给多位市民免费修好了录音机、豆浆机、热水壶、理疗仪、电饭锅等小家电。
  74岁的张老先生拎着一个大的录音机来到现场,像是要考考于师傅,因为他之前找人修过并没有修好,录音机的问题是喇叭不好使了,噪音很大。经过仔细检查,于师傅确定是连接喇叭的线路出了问题,但是线路是集成线路,想重新连接线路不容易。不过这并没有难住于师傅,他通过“搭桥”的方式,将录音机修好了。
 本报记者 柳斌
医生、律师现场答疑解惑
  读者节现场十分热闹,不少读者携带着病历及相关问题,围着毓璜顶医院的医生问个不停。
  “来参加读者节活动,正好看到医生在这里,我寻思问问经常头疼是怎么回事。”一位等待咨询问题的读者说。市毓璜顶医院儿内科副主任辛毅询问了病情后,开了一些药,并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一下。
  消化内科医生徐宁说,一上午遇到很多老人都咨询便秘的问题,这就是消化方面不好。提醒老年人平时应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等方法来保持大便通畅,平时少吃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宜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此外,本报律师团成员山东同济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光和张大尉、山东信谊律师事务所律师姜兆良和付磊、山东中亚顺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永强来到现场,为读者免费解答法律问题。
本报记者 钟建军
“漏风哥”带来《新疆好》《祝酒歌》
  读者节上,来自《我是大明星》的神秘嘉宾“漏风哥”王吉涛亮相读者节现场,不仅为本报读者献唱两首歌曲,还参加了吃苹果大赛,玩得不亦乐乎。
  在读者节现场,“漏风哥”在演唱前报名参加了吃苹果大赛。跟着其他参赛选手一同登台,“漏风哥”手拿栖霞苹果,耸耸肩,伸伸胳膊,张张嘴,做了充分准备。开吃后,少了一颗门牙的“漏风哥”捧着苹果猛啃,可惜最终不敌30秒拿下一个苹果的“猛将”。下场后,“漏风哥”一边笑着,一边继续吃着苹果,“真爽!”
  随后,读者节神秘嘉宾“漏风哥”登台,为到场的读者演唱了拿手歌曲《新疆好》和《祝酒歌》两首民族歌曲。
本报记者 刘高
读者老毛和编辑小毛成了忘年交
  “姑娘,这是我为《今日烟台》7周年特意写的两首诗,你看能不能给我读读?”25日,本报读者节上,热心读者毛贤君送上贺礼。看了多年的报纸,72岁的老读者和报社28岁的年轻编辑也成了忘年交。
  老人毛贤君,是本报的老读者了,经常能看到他的作品见诸报端。也正因为齐鲁晚报《今日烟台》,72岁的毛贤君和28岁的毛旭松已经相识5年了,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两人成了忘年交。
本报记者 刘清源
读者们的建议都很恳切
  读者节上,我们共收到26位热心读者提出的30多条建议。这些建议都很恳切,既有祝福与鼓励,更有指点与鞭策。前者如“愿齐鲁晚报《今日烟台》越办越好,贴近读者、服务读者”,“感谢齐鲁晚报全体记者为我们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后者如“建议对社会热点及民生多做一些深度报道”,“在读者感兴趣的话题上、在读者服务方面、在打造招牌栏目力度方面多做文章”,“做好民众之声,传播社会正能量”,“正义无畏,为民说话”,“弘扬正能量,同圆中华梦”。
  未来我们会再接再厉,为读者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内容。
本报记者 冯荣达
广场舞大赛队伍惊艳亮相
  9月份,由齐鲁晚报《今日烟台》主办的烟台市首届广场舞大赛落幕,读者节上几支参赛队再次亮相。欣和摩登舞艺术团、奇山街道的长生蓝天模特队、风之恋舞蹈队的演员们赢得读者阵阵喝彩。
文/本报记者 王敏 图/本报记者 赵金阳
国学诵读,展少年风采
  蓝色书童服,琅琅读书声。20多个来自大成国学教育的孩子诵读了《大学》《孝经》《弟子规》《中国少年说》中的经典段落,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听众们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
文/本报记者 刘清源 图/本报记者 韩逸
歌舞串烧,9岁姑娘有范儿
  在舞台上,星海艺校学生孙浩毓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先是架子鼓演奏《棉花眼睛》,再来上一首美妙童音《左手右手》,还有精彩的韩国热舞。9岁的孙浩毓是本报3年的小记者了,当天她特意在架子鼓上贴上了“齐鲁晚报小记者”的字样。
文/本报记者 刘清源 图/本报记者 赵金阳
剪纸大师送出近200幅作品
  手持一把不大的剪刀,在红纸上一下、两下……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蝴蝶就出来了,旁边的孩子们一阵欢呼。读者节现场,烟台的剪纸艺术家韩月湖、许文华就这样一剪、一剪,为读者们免费送出了近200幅剪纸作品,还亲自教小朋友们剪纸。
文/本报记者 孔雨童 图/本报记者 吕奇
九连环吸引了不少母子档
  读者节现场,杜金奎的九连环吸引了不少母子档,他熟练的动作让人连连称奇。有的母子俩一待就是一个多小时,儿子忙着解三连环,母亲忙着解五连环。最后,母子俩在杜金奎的提醒以及亲自演示下,解开了自己手中的三连环和五连环。
文/本报记者 李丹 图/本报记者 韩逸
魔方、绘画乐翻了小朋友
  在魔方展位上,烟台魔方爱好者孙国卫被小读者包围,蒙着眼睛的孙国卫在舞台上表演三阶魔方盲拧,让小朋友惊奇万分。来自烟台的青年自由画家付军胜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生动有趣的画作,30名小记者们现场作画,为齐鲁晚报《今日烟台》送祝福。
文/本报记者 刘高 李娜 图/本报记者 韩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