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的态度就靠做实事体现
2014年10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要想坚定公众治霾决心,要想出台的举措能得到广泛认同,就得让公众看到政府是有行动的,此次济南公布的PM2.5源解析构成情况,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最近这几年,雾霾天似乎已经成了冬季的“标配”,PM2.5这个词也从“默默无闻”变成了人人皆知的“热词”。要想“制服”这些既污染环境又损害健康的细颗粒物,首先要做的当然是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因为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就在昨天上午,济南通报了本市PM2.5源解析构成情况,这份历时三年的监测研究结果,也让公众对困扰自己的雾霾天有了更科学的认识。随着燃煤、扬尘、工业生产、机动车这四大“凶手”被揭露出来,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机动车环检等具体举措,想必也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虽然分析PM2.5的源头只是第一步,但这却是给人带来希望的重要一步。
  综观这几年人们对雾霾的态度,隐隐呈现出一种令人沮丧的转变,虽然始终保持关注,但关注点发生着变化。一开始,对雾霾知识等科普内容的谈论很多,那些讲述伦敦、洛杉矶等城市“战霾”经验的文章铺天盖地。很快,这种“战天斗地”的情怀淡化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如何“适应”雾霾,比如讨论谁家的口罩管用。时至今日,雾霾似乎已经完全成了被调侃的对象,比如“北马”沦为口罩展销会,再比如“伸手不见五指”有了新解释。就在几天前,还有人写了篇模仿朱自清风格的《霾》,在网络上热传。
  这种关注点的转移,暗含着对雾霾的无奈,很多人似乎已经对治霾失去了信心。也难怪,人们总能听到有地方官员喊口号,或是“简单粗暴”地公布投入了多少钱,可连“霾从何来”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没能得到权威解答。看不到政府带头,对污染源的共识也形成不了,一些官方提出的好的倡议或举措也没法执行下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关于私家车是否为主要污染源的讨论,就曾导致一些人质疑政府推卸责任,而与此相关的重污染天气限行举措,也引发了很多的不理解。
  所以说,要想坚定公众治霾决心,要想出台的举措能得到广泛认同,就得让公众看到政府是有行动的,此次济南公布的PM2.5源解析构成情况,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这份结果的公布,让很多人对雾霾源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在这份结果的背后,人们也能够看到过去的三年里,在“段子横飞”的那段时间里,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实实在在的工作。相信这份基于科学态度的分析结果,有助于职能部门出台更符合济南实际的举措,也有助于赢得公众对环保工作的支持。有句话叫“好的开始就是成功”,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
  虽说雾霾的形成不限于一地,治理起来也需要区域性的综合举措,但对单个城市而言,先走一步总归是没有错的。毕竟,与专业团队合作分析雾霾源头是科学的态度,从群众利益出发做实事,同样也是科学的态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