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探秘鬼屋的   “另类减压”
“扮鬼”也要经过专业培训
2014年10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超市里的万圣节专柜。  本报见习记者 于悦 摄
  泉城公园鬼屋门口,几名儿童相互推拉不敢进门。      本报见习记者 于悦 摄
  泉城路鬼屋。本报见习记者 于悦 摄
  孩子被万圣节玩具吸引过来。  本报见习记者 于悦 摄
     阴森恐怖的鬼屋,是一些人寻求刺激、释放压力的场所,它的恐怖主题也与万圣节十分契合。记者亲身体验了一家济南最早入驻的鬼屋,发现人们去这种恐怖场所主要意在猎奇和纾解压力。

  本报见习记者 于悦 张玉岩     
   工作人员
 受专业培训

  据了解,目前济南市内固定的、较为知名的鬼屋场所只有泉城公园和泉城路上的两家,嘉华购物广场的鬼屋已经关门。泉城路鬼屋的负责人王经理称,自己的店已开了10年之久,从往年来看,鬼屋的生意在万圣节当天并不会比平时好很多。
  王经理告诉记者:“平时还是周末人多一点,双休日有两三百人,工作日的话每天有二十多人。”来玩的主要是中学生到大学生这个群体,很多人过来的目的一是好奇心,二是为了缓解压力。
  在记者体验过程中,被工作人员惊吓到六七次,但实际上鬼屋内的工作人员只有两个,“他们都是受过专业培训的,可以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王经理说,“我们事先安排好惊吓的间隔时间、距离和方式,其他还需要他们发挥,效果做得越刺激越好,但也要针对不同的顾客留一些余地。”
  据了解,鬼屋的工作人员之所以能准确地“吓到人”,是因为有自己专门的通道,没有特殊情况不会随便出来。“这样可以给顾客一些神秘感。”王经理说。
 体验意在
 释放压力

  据记者观察,在鬼屋门前徘徊的游客不少,但是真正敢于体验鬼屋的,还在少数。据王经理介绍,鬼屋门口的巨型海报,黑发披肩、白袍加身的女鬼背影,是经过斟酌之后才挂上的。“本来是想把嘴角滴血的女鬼正面照挂在外面的,但是担心海报太恐怖,顾客不敢进,才改成了女鬼的背影照。”
  王经理表示,鬼屋也会根据游客的反应做一些调整,适当减弱其恐怖等级。比如,这一期的水晶棺材路段,原来的灯光打得很亮,棺材中的白骨模特看得比较清楚,很多人路过此处都不敢继续前进了,后来就把灯光调暗了,只能隐约看见一具棺材。
  当然也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市民小刘是资深恐怖电影爱好者,一圈下来之后,小刘显得有些意犹未尽,甚至觉得“鬼”出场的次数太少,“我平时就比较喜欢看悬疑推理类的电影和小说,在鬼屋里面光线比较暗,沿着曲折的小路前进,有一种探秘的感觉。另外,被吓唬几次,尖叫几声,甚至有被吓哭的,也算是情绪和压力的释放吧。”
 专家称不提倡
 小学生玩鬼屋

  在泉城路的鬼屋,记者与同伴亲身体验了一次名为“冤魂归来”的恐怖之旅。短短一百多米的路程,却让人走得瞻前顾后,进退两难。在记者所选择的“高级”恐怖等级中,共体验了鬼屋内的5个场景,每个场景中都有一些骷髅、僵尸之类的模型,黑暗中发着夜光,墙壁上贴着鬼怪图画,写着“快走”等威胁性字眼,半空中悬吊着断肢模型,甚至脚下的地板中也镶嵌着“水晶棺材”。
  在几个场景中间,都会有工作人员以各种方式吓唬游客,例如突然伸出头,从暗处跳出来大喊一声,在背后拍一下,抓一下脚踝等等,每次都会在趁人不备时把人吓到,游客出来后都会出一身冷汗。
  针对青少年进鬼屋玩的现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王极盛表示,“孩子的幼年体验十分重要,会对终身产生影响。当时孩子到鬼屋游玩,可能会觉得比较刺激,但是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认知、情绪控制和承受能力都在发展过程中,如果过多接触比较恐怖的场景,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不提倡小学生到类似鬼屋的地方游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