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传统文化,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长清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访谈(二)
2014年10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居民在社区书屋查阅资料。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帅 通讯员 李娜 刘学谦      
  长清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通过分解任务安排和部署迎检工作,努力按照指标体系,逐项梳理,查漏补缺,扎实做好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近日,长清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广新局局长李存寅就文化出版部门在创城期间的工作安排和部分市民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记者:在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以及公共场所环境整顿等方面,长清区文广新局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李存寅:按照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要求,长清区开展了“四个一”群众文化活动。长清区600多个行政村居都要有文化大院,条件较好的村庄,要建设文化礼堂和文化广场,各街道设有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中心。目前,部分村居还达不到要求,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督导力度。
  我们在城区的文化广场,街镇、社区的文化中心和农村的文化大院开展了200多场“多彩生活·美好长清”广场文化活动。现在,长清区所有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街镇综合文化中心和农村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并有专门工作人员或志愿服务者为市民提供咨询和帮助。 
  此外,为了创建公共文化场所的文明环境。我们在所有公共场所,设立了文明提示语、文明宣传标识和遵德守礼提示牌,设立文明引导志愿者,劝导、制止不文明行为,让公共文化场所成为养成文明、传播文明的舞台。 
  市民:长清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李存寅:为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长清区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们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利用传统的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节点,走进校园和社区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 
  我们积极开展“非遗”的普查申报工作,在抢救性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重视传承人队伍的建设,扶持发展骨干项目,出版了三套“非遗”资料汇编。截止到目前,长清区已有省级非遗项目3项,市级35项。 
  市民:我是一位初中学生的家长,经常担心孩子会进入网吧接触到不良风气。请问在网吧管理方面,能不能严控未成年人进入? 
  李存寅:请这位家长放心,我们一定会加强网吧管理,严禁接纳未成年人。我们将联合公安部门严格网吧监管,所有网吧经营场所必须证件齐全,文明经营。严把上网人员准入制度,在网吧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不得进入标志,严厉打击、取缔“黑网吧”,不断净化网络市场,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确保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