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生态乡镇群让城市更绿
绿色章丘的生态建设之路
2014年10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景区木栈道(景区供图)。
  治理前的绣源河(景区供图)。
  绣源河湿地公园成人们休闲新去处(景区供图)。
     沿着章丘绣源河景区行走,路边绿色浓密,一步一景。远处的水面波光凛凛,一派秀美景象,宛如置身江南水乡。经过整治,昔日荒草丛生、污水横流的巴漏河实现华丽转身,晋升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喜来乐旅游综合体等高端现代服务业项目纷纷落户,不久的将来成为济南东部的“不夜城”。
  这与章丘近几年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章丘始终以建设“现代化气息浓厚、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持续发展、泉水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山水园林生态城市为目标,全力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国家生态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宜居城乡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本报见习记者 高寒
通讯员 袁致甲 厉晓伟   
工业“绿色”转型 淘汰落后产能
  在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机械运转的声音轰隆,高入云霄的燃煤锅炉烟囱,喷涌着白色烟雾。而漫步厂区,呼吸顺畅,空气清新。“我们将‘不环保、不发电、不安全、不生产’作为公司长期生产经营的理念,近两年环保改造投资6.5亿多元。”公司负责人介绍,按照重点区域排放限值的要求,公司加大环保技术改造力度,相继完成四台机组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
  章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加快“转调创”步伐,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规,严格市场准入,抬高能耗、环境准入门槛。近三年来拒批61个高耗能拟建项目,组织实施144个减排项目,关停900多家小煤窑、小铸锻厂、小砖瓦厂、小耐火材料厂和57家采石场、32家地下黏土矿。对全市700多家铸锻企业、1000余台各式窑炉进行治理,全面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和工艺。
  科学发展的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发展的“血液”,组织实施“3320”工程,打造了3个循环经济重点产业、3个循环经济园区、2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目前,该市60多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章丘市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创新驱动基金,用于科技奖励和扶持,加快发展新材料和新能源应用、先进制造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制药等先导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新增长点。昔日“铁匠之乡”,今日高精尖产业集聚,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突出重点 提升生态环境
  双山大街、双山西路景观河道宛如一条玉环,贯穿点缀于城市中心,涓涓流水触手可及;桃花山公园改造提升完成,曲径通幽成市民休闲新选择,山水园林特色景观进一步彰显。
  人本理念,贯穿“小泉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章丘突出重点,采取“雷霆”的手段,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完善现代化监控手段,安装重点企业在线监控设施28套、重点区域视频监控3套、河流断面在线监控4套,废气无组织排放在线监控1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2个。在全省率先购置4套扬尘在线监控设备,对全市建筑工地、道路运输、企业堆场、露天仓库等污染点进行现场实时监控,实现了环境安全防控的制度化、规范化、数字化。
  在生态旅游方面,章丘突出泉水、人文、生态特色,集中打造三大精品板块。整合百脉泉、绣江河、绣源河、白云湖等特色水系景观,大力发展泉水游、湿地游;整合和挖掘龙山文化、清照文化、儒商文化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板块;在生态品牌打造上,重点推进朱家峪景区改造提升、龙山文化遗址公园一期、文博中心建设、喜来乐旅游综合体、济南野生动物园、百脉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工程建设,形成一批新的旅游亮点。2013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8亿元。

惠民利民 “三级”共建
  生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要惠民利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生态建设总体布局,章丘加快推进市、镇、村“三级”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宜业宜居生态文明新章丘。
  统筹城乡一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章丘先后实施11个镇“济南市城镇建设行动”,加快“四供两排”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建成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31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6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实现镇街驻地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章丘按照“十化五有”的内容和“五型村庄”的目标,着力抓好9个济南市级示范村、32个市级示范村和100多个镇街级示范村建设,共完成投资6000多万元,实施各类项目150多项。清理各类存量垃圾30多万方,整理河道290多公里。同时,积极组织镇街开展生态村、省级生态乡镇和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建成68所绿色学校,13个绿色社区、10个安静小区,6个省级生态村,608个生态文明村,占全市行政村居的67%。目前,章丘18个涉农镇(街道)全部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