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兵17年后重返话剧舞台,“国民爸爸”高亚麟当上市长
话剧《人民公敌》12月来烟巡演
2014年10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孔雨童

  27日晚,话剧《人民公敌》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这部挪威“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传世之作,由“大导”林兆华导演,王学兵、高亚麟等明星领衔主演。在林兆华眼中,当代的,中国的,自己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人民公敌》得到解答。12月17日,这部剧将在烟台大剧院上演,观众可以到现场观看这部被赞为“当代最具戏剧追求”的导演的作品。
众明星捧场,观众赞“有力量”
  27日晚,北京保利剧院座无虚席,林兆华最新话剧《人民公敌》在此上演,李亚鹏、濮存昕、李光洁等明星赶来捧场。
  灯光亮起,舞台上呈现出一个挪威小城,背景是一片滨海浴场——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这个浴场的水质问题展开。王学兵饰演的主人公斯多克芒大夫是位有良知的医生,在发现小城浴场的水质有问题后,他决心把问题公之于众。但是,当人们发现公开水质问题将会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时,曾经支持他的人纷纷倒戈,房产委员会主席、报社总编、普通人……他成为小城人眼中的人民公敌。
  观众的情绪随着戏剧的推进和王学兵、高亚麟等一众演员的表演渐入高潮。一些诸如“你如此愤怒,是愤怒的小鸟吗”、“你敢这么跟我说话,我是你大爷”、“以后寻求真理不能穿好裤子”等接地气、影射当下社会问题的台词让大家笑声、掌声不断。
  《人民公敌》是林兆华酝酿多年的一部作品,至于为何排演这样一部剧,导演说“当代的,中国的,自己的很多问题的疑问,可以通过《人民公敌》得到解答。”而演出结束后观众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导演的认同。“这是一部很有力量的剧,男主人公的愤怒,刺痛的是很多麻木的神经。”有观众在演出后说。
王学兵搭档高亚麟,表演有惊喜
  观众见惯了王学兵和高亚麟在电视剧中的表演,此次在《人民公敌》中二人的对戏也是火花四射、看点十足。
  时隔17年之后再次登上话剧舞台的王学兵与斯多克芒医生的气质颇为相合,都透着骨子里的较劲,加之那一头吹得竖起的头发,皱巴巴的西装,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跃然台上。而他的表演少了传统舞台剧一些肢体和语言的夸张,较为生活化,一些大段的台词也极具爆发力。虽然因为是首演偶有口误,但这也是话剧的一种魅力所在。
  高亚麟留给很多观众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就是《家有儿女》中那个父亲形象了。作为剧中小城的市长,高亚麟饰演的剧中人幽默、圆滑而厚黑,眼神和动作中透出的那种在政治圈中浸染多年的气息或许会让你觉得似曾相识。
用舞台折射出当下,引发思考
  导演林兆华曾这样定义“真正的戏剧”:“就是要反映现实,反映当今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表达中国的现实,当代戏剧就没有力量。
  《人民公敌》也体现了导演的这一意愿。虽然这是易卜生在一百多年前的作品,但剧中出现的环保问题、媒体独立性缺失,政府在一些问题上的含糊或掩盖等等这个时代的问题,也都借助这一方小小的舞台空间折射出来,令台下的观众感同身受并陷入思考。“简直比报刊网络还贴近当下,令人恍惚觉得是上周刚完成的新剧本。”著名文化评论人周黎明观演后发出如此感言。虽然不断有轻松的段子穿插,这却不是一部用来娱乐的剧。
  一些台词在演出中不断引起观众热烈反响,如“公众用不着新思想,公众只要有了大家公认的旧思想,日子就可以过得挺不错。”等等,在故事的语境中,值得细细品味。
  剧中还关注了个体的问题,一个坚持守着正义和良知的人,却成为人民公敌,被剥夺了做医生的权利,被众人攻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个体如何判断和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剧中的王学兵,在后半段如同一个在扭曲环境中的理想主义“患者”,无力又有力。
  “这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孤独的。”这句被导演一再强调,在剧终时被王学兵面向台下悄悄念出的话,成为这类人的注解,显得嘲讽和苍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