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供销社社属公司。(日照市供销社供图)
日照建市以来,日照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日照市供销社”)大胆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围绕自身的职能发挥,全面提升连锁经营网络水平,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主导行业,做大做强社属龙头企业,提升发展实力,经济实力逐年增长,使供销社的服务能力和经营规模不断迈向新的台阶。2013年,日照市供销社完成经营总收入64亿元,实现利税5200万元,到目前,已拥有二十七家公司。
本报见习记者 隋忠伟
积极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我进入供销社工作的时候是1980年12月,当时还叫日照县供销社。”日照市联社党委委员、理事会主任姚延恒说。
日照建市以后,1990年2月,日照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升格为日照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992年12月,日照设区带县,东港区、莒县、五莲县供销社划归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管辖。1993年8月8日,市联社以市属企业为核心组建山东日照供销社集团总公司,同市联社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2004年,日照市供销社实施工作重心由主抓稳定向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转移。在全省乃至全国供销社系统率先制定了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三年(2005年-2007年)发展规划,探索出了“党委政府引导、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至2008年8月,全市供销社建成200-2000平方米的乡村综合超市243处,改造规范农家店(农资专卖店)1736处,商品配送率达70%以上,年配送额达6.5亿元,年销售各类化肥25万吨以上,占全市农资需求量的72.5%;创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1处,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60个,市、县级供销社均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通过建立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供销社全系统安置下岗再就业职工1727人,安置社会人员就业2808人。
加快日用品流通网络一体化进程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现代农业服务需要规模化。2011年,日照市供销社以“三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开展“创新服务年”主题活动,实现了“创先争优”、“三力”建设与供销社“两个体系”建设的有机结合和共同促进。日用品流通网络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系统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4亿元。
依托基层社和专业合作社,2013年,日照市供销社建成总面积1150亩的15个生产基地,与鲁花集团联合开展花生新品种种植示范,把农资经营服务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当年,全市完成商品总销售31.4亿元,完成利税3476万元。
大力实施“项目兴社”战略
2012年,全市供销社深入开展“2012·国际合作社年在中国”活动,突出创新经营服务主题,全力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在60%以上的社区中心引入图书下乡、医疗药品、文化传媒、农村社保、幼儿教育等公益性项目,满足了农民生活的新需求;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交易市场、组织产销对接,搭建农产品生产经营综合性服务平台,累计完成农副产品购销总额11.7亿元;在全市22个乡镇建设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2920亩,组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培育2家花生加工企业,创建一处电子交易平台,成功研发花生果、花生油等系列制品,注册产品品牌,形成花生产业服务链条。
2013年,全市供销社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共争引各级财政扶持资金950万元,撬动总投资3.9亿元新上农产品冷链物流、日用品和农资配送中心等14个规模较大、效益前景较好的新型龙头;主动参与镇域商务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探索供销社、村两委、合作社和资金互助社“三位一体”的社村共建之路;大力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开拓农产品流通新渠道,填补了日照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空白;推进省、市、区三级供销社联合参股的山东鲁科种业公司成立工作,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花生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