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保障性住房摇号选房仪式举行,104户低收入家庭有了新房
首个市直保障房小区圆满收官
2014年10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0月30日讯(通讯员 王赞 吝海滨 记者 孙秀峰) 30日上午,滨州市直第九期保障性住房摇号选房仪式在大学饭店举行,此次共投入恒信安康小区109套保障性住房,该小区将迎来最后一批新业主,也标志着滨州第一个市直保障房小区圆满收官。
  30日9点,市直第九期保障性住房摇号选房仪式在大学饭店三楼举行。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摇号先从13位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开始,李纪英排在第六位,这位对电脑异常陌生的老人在公证处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两次按下键盘,让老人惊喜的是,竟然幸运地抽到了1号,获得了第一个选房的机会。
  李纪英在女婿的建议下,选择了恒信安康小区26号楼一套65平方米左右、采光、位置俱佳的二楼楼房。“真没想到自己是第一个选房子的,心里真的又高兴又激动,以后再也不用在两个闺女家轮番住了,得让俩闺女往我这跑。终于有自己的养老房啦。”李纪英说。
  据了解,本次市直恒信安康小区保障性住房分配,共投入房源109套,其中经济适用住房50套、廉租住房50套、公共租赁住房9套,其中房屋建筑面积90型5套、65型104套。对申请家庭经过严格的受理、审核、公示后,符合申购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家庭为50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50户,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的9户,实际到场参加选房家庭共104户,做到了应保尽保。
  此次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65平方米以内(含65平方米)每平方米1704.18元,超出65平方米以上的面积部分按2800元每平方米,具体每层的价格,根据楼层系数调整确定。
  自2007年开始,滨州市已连续举行了九期市直保障房摇号选房,累计为700多户住房困难家庭圆了住房梦。这是恒信安康小区最后一批新业主,也标志着滨州第一个市直保障房小区圆满收官,接下来将接受市直安兴花园小区保障房的入住申请,开启滨州保障性住房的新篇章。
从平房搬楼房愿望成真了
  “从老家的平房搬进这整洁的楼房,真是这辈子修来的好运气。”2013年10月,刘贝贝一家搬进了恒信安康小区的公共租赁房,并时常将农村的姥姥接过来一起过过城市的生活。
  在未搬进公共租赁房之前,刘贝贝一直和家人居住在市中街道办的农村老家,“从结婚后,就一直在老家的平房里住着,条件比较艰苦,也梦想着有一天能住进漂亮的楼房,过过城里人的生活。”刘贝贝说。
  2013年9月份,刘贝贝一家递交的申请终于有了答复。“丈夫在交运集团工作了八年,收入比较低,而我在生育之前在幼儿园当老师,收入也不高。”刘贝贝说,“正好丈夫的公司有公共租赁房的名额,没想到报上后就成功了。”
  在摇号选房过程中,刘贝贝一家选到了20号楼三楼一套69.17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房子我们住着很合适,按照合同,一年才交4100块钱左右,一个月不到350块钱,很便宜。”
  刘贝贝说:“住在这里一年了,感觉非常不错,这里卫生打扫得很干净,小区的规划也很好,靠着秦皇河公园很近,没事的时候,我就带着孩子去公园里玩,心里很满意。”
本报记者 孙秀峰
住进经适房过得无比温馨
  今年43岁的刘培忠和家人住进恒信安康小区的经济适用房已经近四年,回忆起这些年的“住楼”生活,刘培忠笑着说,搬进这么漂亮敞亮的房子里,日子过得无比温馨。
  刘培忠是原渤海化肥厂的工人,从1998年到2011年这13年里,他一直和妻儿住在化肥厂的职工宿舍里。“度过的那13个年头,我至今记忆犹新,三口人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宿舍里,工资又低,过得异常艰苦。”刘培忠说。
  2010年12月份,刘培忠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资格终于通过,刘培忠说,“当时记得抽签选房子,我选了12号楼一楼一套80型的房子,也就是我现在住着的房子,心里非常满意,终于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了。”
  2011年元旦,刘培忠一家人终于搬进了自己挑选的这套房子里。说起这几年的“住楼”生活,刘培忠笑得合不拢嘴,他说,住在这楼房里,感觉很敞亮,住着很温馨。
  现在,刘培忠和妻子都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每天准点上下班,当他下午六点钟回到家里,吃着妻子做好的热乎乎的饭菜,心里倍感幸福。“现在也有时间养些花草了,除了每天看看电视和新闻外,养花养草算是我搬进楼房后新培养的爱好吧。”刘培忠说。
本报记者 孙秀峰
从“山沟宿舍”搬进了廉租房
  2014年元旦,刘清泽一家人从原单位的职工宿舍搬进了恒信安康小区的廉租房,虽然名义上不是属于自己的房子,但仍然让这一家人过得舒坦幸福。
  2013年12月份,刘清泽一家人来到市直第八期保障性住房摇号选房仪式上,“我记得摇的号是7号,顺序很靠前,选房子的时候就选了21号一楼一套69.46平房米的廉租房。”刘清泽说,“现在我和家人住在这房子里非常满意,年龄大了,住一楼方便。”
  今年61周岁的刘清泽和老伴王梅信都是滨岭矿业有限公司的老职工。“我老家是沾化的,但和老伴在滨岭煤矿的宿舍里住了38年。”刘清泽说,“一家人住着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平时就是来个串门的,坐都坐不下,当时的条件太艰苦了。”
  刘清泽说,虽然2008年从滨岭矿业退休了,但由于家庭收入微薄,就一直在宿舍住着,直到2013年从朋友那里听说有申请廉租房这个政策,才开始打算申请试试。
  王梅信说:“一直住在穷山沟的宿舍里,心里也不是个滋味,特别是面对孩子,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条件太艰苦了,苦了孩子啊。”
本报记者 孙秀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