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市场里才有热闹的“双十一”
2014年11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市场主体的自利性、短视性等特点,决定了监管不可或缺。关键问题恰恰在于监管者能否用宽容的态度去看待这些特点,能否给予它们充分的生存空间。
  “双十一”未到,电商间却早已硝烟弥漫。就在几天前,阿里用一纸关于已经取得“双十一”商标的《通告函》,打了对手们一个措手不及。苏宁等电商紧急更换了广告牌、宣传海报,京东则将原定于上月30日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临时取消了。
  看到这样的“热闹”场景,想必很多消费者都在偷着乐了,如果连“热身赛”都能这么火爆,“正赛”的到来很可能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网购狂欢。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场景,最大的功臣无疑就是充满竞争的市场氛围了,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就在商家你争我夺的过程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网购主力的“80后”、“90后”应该还记得自己年幼时,家附近新开了一家综合性商厦,都能挑动整城人的兴奋点,而今端坐家中,网上选购的商品次日甚至当天就能送到家门。与此相对应,儿时那熟悉却有些单调的“好消息、好消息”叫卖声,也被充满了娱乐性的营销广告逐渐取代,前几天在线旅游领域几家电商掀起的海报大战,就让很多人深有感触:原来广告也能这么引人入胜。
  这些已融入人们生活的变化,是十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它既是得益于科技的进步,更是因为有宽松的市场氛围。回想电商的发展历程,确实有过较为混乱的状态,不少有过早期网购经历的人,都遭遇过蜗牛般的物流,或是买到了假货。甚至两年之前的那个夏天,电商之间还有过一场充满了欺诈元素的价格战。想想都有些后怕,如果每次出现问题监管都会“下死手”,或是那些网络店铺一开始就因“非法”而被取缔,恐怕现在的人们也就无法享受热闹的“双十一”了。
  事实上,正是因为市场环境宽松,才允许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商家投入其中,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在竞争中实现市场秩序的自我优化。这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实际上也给市场的监管者带来了启示——面对市场上的新事物,别急着一禁了之,也别因为用力过猛压抑了市场活力。我们这么说并非主张“放任自流”,毕竟市场主体的自利性、短视性等特点,决定了监管不可或缺。关键问题恰恰在于监管者能否用宽容的态度去看待这些特点,能否给予它们充分的生存空间。
  尤其是现在,科技与商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还会有很多新业态出现,它们会对现有的市场格局带来冲击,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这更需要监管者学会用市场思维去看待它们,不仅看清大势,更应顺势而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