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镶着金边
2014年11月0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陈心想
有了一分乐观与豁达,那是智慧。智慧会增添人生的味道。
今年中秋节,我所生活的美国南部一个小城,某州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办的庆中秋晚会上,最后是一曲合唱,“明天会更好”。异国他乡听到这首老歌,让我回忆起十多年前在北京读研究生的时候,同班同学每次聚餐唱歌,最后的结束标志就是大家一起合唱“明天会更好”。那个旋律和情感以及那分期盼和祝愿,都在其中了。不管是否有着离别的伤感,都是这样的祝福和乐观。
人生本来就不乏风雨,何不乐观一些呢!刚刚读到了杨绛先生一百多岁高龄,回忆那些不堪回首的“文革”往事,还说:“小心观察,细细体味,一句小声的问候,一个善意的‘鬼脸’,同情的眼神,宽松的管教,委婉的措辞,含蓄的批语,都是信号。”我惊喜地发现:人性并未泯灭,乌云镶着金边。读到这里,我抑制不住地眼眶湿润了,尤其“乌云镶着金边”,让我对杨绛先生的乐观和豁达,那分对人生的态度肃然起敬,真真直透到了心底深处。
没有终了的是人生这部戏。台湾美学家蒋勋先生在《美的沉默》里解释时空观的时候,从老庄道家的无限时空观出发,中国的章回小说和戏剧都是独立单元和无限整体的有机组合。这种无限整体观中,就有“缺憾”思想。就连唐僧取经,回来路上晒经收起时还被石头粘去一片,唐僧很是惋惜,孙悟空似乎得道更深,直言天地本不完美,这是天意。蒋勋说中国戏剧的大团圆结局正如章回小说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比如戏剧杨家将的例子,《四郎探母》的结尾,“并没有解答真正的问题,而人世的情爱纠缠,又哪里是一出戏可以解决的呢?于是便用两个丑角说一点笑话,使故事收住,锣鼓与唢呐齐声喧哗,观众散席,而这时,真正的戏才刚刚开始;中国的戏剧是在结束时,把观众推到现实人生的前面,戏毕竟是假的,而现实中的爱恨,才是艺术指向的真正主题。”
认清了这种“缺憾”,便有望有个更宽广和豁达乐观的人生。尽管如杨绛先生经历的“文革”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缺憾”,而且是一段社会悲剧,为了未来,一样保持一分豁达与乐观。漫长的人生,谁都不知道何时会有风雨,何时月明风清。因为其漫长,所以才有着一分对明天的期待。这分期待里,总需要一种信念的力量,就是对那一分人生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做到这个乐观与豁达的人生境界,大概距离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所说的“得意时勿太快意,失意时勿太快口”已不太远。纪晓岚说,“失意时勿太快口”即使圣贤亦不易做到,何况我们凡夫俗子呢!“乌云镶着金边”,这个金边,大抵就是人性里善良、慈悲、光辉的一面。佛家总是讲修心,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果真把一颗心修到了乌云都是镶着金边的境界,也就具有了一分佛的慈悲,还有什么不能放下呢?还有什么不能宽恕呢?
一位历经一百多年的人生的老人,凝练着人生的无限智慧;唯有智慧,照亮着我们的未来,也唯有智慧,支撑起一片蓝天和绚丽梦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