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亲孩子更需亲情陪护
2014年11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烟台11月4日讯(记者 孙淑玉) 栖霞43岁的于宝芹顶着高龄产下小女儿,半个月后查出患有肺癌晚期,寿命不足3个月。在这一场注定不能相守相伴的陪护里,半昏半醒间,于宝芹会下意识地多摸摸女儿小瑜,希望给孩子留下最后一点温存。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失去亲人或父母存在失智的家庭内,在物质条件之外,亲情陪护和后期教育缺失引发的问题更令人担忧。如何让这些孩子在更健康的环境中长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于宝芹患病后,刚出生的女儿小瑜由77岁的奶奶照顾。由于眼花耳背,奶奶崔永真无法通过行为细致地体察到孙女的需求,只刻板地按照时间来推算喂奶时间。不会将婴儿饼干放到奶粉中冲泡,崔永真和老伴会先将饼干泡开,用小勺子搅碎大口喂到小瑜口中。饿极了的小瑜大口吞下后,又全吐了出来。
  “老人岁数大了没法照顾得更周全,看着我们都心疼。”看着小瑜指缝里的灰尘和下体的感染,栖霞义工“小太阳”一阵心酸。
  忙着照顾妻子,丈夫张淑军无暇分出更多精力看护女儿。想着安顿好妻子的一切,他该忙着工作赚钱养家,如何照顾襁褓中的婴儿依然是个问题。
  难舍亲情,又无力照顾好孩子是不少失亲和失智家庭面临的共同问题。靠着爱心人士支撑,能渡过物质上的难关,却无法给孩子更多有益的亲情陪护,犹豫之间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有心领养的家庭。儿子在外地读书,觉得家里冷清想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去年年底,通过爱心组织,芝罘区的高女士“领养”了栖霞一个12岁的孤女,帮忙办好入学手续,接来家中试住了一段时间都没问题,在正式入学后,孩子老家却找来了。
  “就是怕孩子以后不回去,再也不会相认。”看着刚融入新环境的女儿被带走,高女士的心被揪紧了一样疼,可商量在三拗不过家人,她只得忍痛将孩子送了回去。
  通过烟台市儿童福利院助养了两个孩子的爱心妈妈任晓燕认为,通过合法途径收养或助养孩子既是对孩子负责,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由于儿童福利院孩子数量有限,很多有心领养的家庭只能望而生叹。
  “希望能搭建更多平台,陪伴孩子成长给他们更多呵护。”任晓燕说,物质帮扶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这些失去亲人或父母存在失智情况家庭的孩子更缺的是亲情陪护和后期的教育帮扶。只有给孩子提供更健康的成长环境,才可能给孩子更美好的明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