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前道后俗半边”、生人来了先“盘道”
古代理发行当讲究多
2014年11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古城楼西大街上,新立的一组理发雕塑:客人坐在板凳上,右边立着一根棍子,棍上挑着“一座山”、脚下放着火炉子,炉上放着热水盆;师傅立在左边,在客人的侧脸处,剃头刀子正要开始剃。 
  “你看这个都是有讲究的。”傅尚范指着雕塑一一讲解:“僧前道后俗半边”,意思是说,给僧人剃头,先从前面剃;给道人剃头,要从后面剃;而给凡夫俗子、普通老百姓剃头,则要从两边开始。“有一次,我去理发,正好看到一个女理发师傅,按照这种说法给一个和尚剃头,我当时问理发师傅,你怎么知道这个。”傅尚范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了。
  傅尚范说,这个理发雕塑表现的是一个流动的理发摊。古代师傅教出徒弟,还要交给他一套生存的“行话”和“行规”,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可以在一个地盘上共同经营,否则,就会被认为抢生意被赶走。比如理发,流动的理发师傅边走边寻找客户,如果他们跑到有固定理发店的街上,理发店的师傅看到就会泼出一盆水来,流动师傅看到了,将肩上的担子放下来,换到另外一个肩上,用行话说,就是“前头担着一眼井,后头挑着一座山,来到家来换换肩”,这就是“盘道”。经过考验的,就说明是一个师傅带出来的,就可以放下担子揽客了。 
  关于“盘道”,傅尚范还讲了一件更有趣的事儿,话说有位辗(zhan)磨(古代磨纹浅了,让人再用工具辗深一些)的师傅,看到一位锔盆锔碗师傅,觉得他挑着担子颤悠颤悠的比较好玩,就跟他换了担子,结果遇到一个“盘道”的,人家问他打哪来,他按照碾磨的行话回答说,我从南山来;又被问,怎么来的,他回答“我骑着龙尾,掐着龙角,一翻一翻就来了”。结果就被打出去了。     本报记者 杨淑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