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黄标车还需市场发力
2014年11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剑锋         

  今年前10个月,济南市交警部门共查处各类黄标车交通违法行为113327起。随着济南市县区域黄标车限行区域的划定和黄标车淘汰数量的持续增加,11月起黄标车违法行为日均查处仅为30余起(11月6日《齐鲁晚报》)。
  数据显示,1辆黄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14辆国Ⅲ标准或25辆国Ⅳ标准绿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总和,黄标车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加快淘汰黄标车,是从源头上治理“空气危机”的有效之举,步子迈得大一些,推进速度快一点,公众就能够受益早一点。
  黄标车退出市场是大势所趋,已成为社会一致共识,但由于不在强制报废之列,政府在淘汰过程中仍缺乏强制性执法依据,只能通过限行等举措“头痛医头”,这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黄标车的问题。
  淘汰黄标车,既要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也应采取更多办法。只有让黄标车车主多些实惠、少些顾虑,实现个人利益、环保收益最大化,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不妨联合汽车厂商,开展多种“私人定制”式的置换,这样不仅能刺激汽车消费,也能让黄标车车主多一份选择;也可探索将排污权交易推广到机动车领域,用市场机制来筹集淘汰资金,政府环保部门需要做的,则是排污权交易价格的核算、减排量的核定、交易机制的设计等工作。
  打好黄标车淘汰攻坚战,需要让市场唱主角,核心是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在算好车主利益小账的同时算对环保收益的大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