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大盖帽变成一个大盖帽
济南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机构改革透视
2014年11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原来三个局四个窗口办理的证照,如今一个窗口就可全部办完。
  ◥原孙村工商所变成孙村市场监管所。
  身着新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执法。
     文/片 本报记者 修从涛 通讯员 殷剑波         
分家容易合并难 三局一办成一家
  11月5日,张杰来到原济南市孙村工商所的四层小楼时,心里感慨万千。原先的孙村工商所的大牌子已经被去掉,换上了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场监管局孙村市场监管所的牌子。
  张杰曾在基层工商所工作18年,当过原孙村工商所的所长,这栋四层小楼还是他当年一手组织筹建起来的。如今,他以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的身份再来到小楼时,感叹这个世界很大,也很小。
  去年12月11日,济南市正式颁布实施《关于改革完善市县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济南市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正式启动。意见明确,将工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市、县(市)区政府分级管理,整合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局、质监局济南高新区分局,综合设置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场监管局(以下简称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济南高新区管委会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场监管局)。
  意见下发不久,高新区管委会组织部任命时任高新区工商分局局长张杰代理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并组织操办三局一办合一的具体工作。从此,张杰成为改革高新区工商、质监、食药监、食安办系统成立市场监管局的实际操刀手。
  改革是大势所趋。在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中,张杰深刻体会到,这次涉及工商、质监、食药系统改革的必要性。“以前三个大盖帽,食品药品部门监管餐饮环节、工商部门监管流通环节、质监部门监管生产环节。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各职能部门沟通不畅,互相推诿扯皮的事经常发生。一个案件,一个月能处理完就不错了。”
  但改革不是个好活,张杰承认,分家容易,但合并融合难。“分家的话,原先的副局长可能就成了局长,但合并的话,原先的局长要降为副局长,有的副局长要变为处长;有的原先一个人一个办公室,现在是三四个人一个办公室。”改革后新机构的人事如何设置,是摆在其面前的烫手山芋。

改革不是简单加减法 人员与业务先要双融合
  今年年初,济宁、潍坊等省内其他地市的高新区相继通过媒体发声,向社会公布当地高新区机构改革的成果,新的市场监管局相继成立。济南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成立的消息却未见报端。
  看到省内同时获批的其他地市的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正走上正轨,张杰很着急,每天晚上临睡前,他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新的市场监管局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在我国市场监管机构方面的改革中,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借鉴,南方的不少省市一直走在改革前列。为此,张杰曾专门带着同事到深圳、苏浙一带了解过别人的改革经验。其中使其触动最深的是深圳。
  “为了协调合并后的市场监管局内部各部门开展工作,他们又设置了一个市场监管委。在市场监管局外再设市场监管委作为协调机构,这应该就是机构改革简单相加后的后遗症。”张杰认为,国家机构改革的方向是要让群众利益最大化,因此如果新的市场监管局仅仅是之前几个职能部门的简单加减法,不可能达到机构改革所要求的初衷。
  为了不留后遗症,张杰认为,应该打破原先工商、质监、食药三套体系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人员融合和业务融合。为此,张杰的第一刀就是将原工商、质监、食药高新分局的一些业务领导骨干部分调往新岗位,“原工商局的部分骨干去了质监,质监去了食药,食药去了工商……”
  这次上层业务骨干的调动收到了成效。“有一次市场监管局开会,原先在工商系统工作的替质监说话了,我觉得很高兴,这说明我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业务已经开始实质性地融合了。”张杰介绍,为了更好地实现人员融合,市场监管局还实行了一次人员双向选择,让各个业务部门与工作人员之间互相选择,“选不上的,待岗再培训”。
  经过此次双向选择的实施,仅通过一轮就实现了人员岗位平稳过渡。张杰说他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现在我们的工作人员不姓工,不姓质,也不姓食,都姓市。”

原来三个局四个窗口办理 现在一个窗口就能全部办完
  机构改革的第二刀是业务融合。
  在市场监管局成立之前,除了工商在各街道设有工商所外,质监、食药基本上没有下设“所”一级单位。用张杰的话说是“大机关,小基层,甚至是无基层”,这种状况导致市场监管部门只能收到投诉才受理,“有时候等执法人员到了,人早就走了。没有基层工作所,市场监管的执法难度很大,就相当于没有腿。”张杰说,机构改革前,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家大约60%以上是机关人员,成立市场监管局后,78%的机关人员要下到基层。
  据了解,目前高新区市场监管局除了6个处室留有25个机关人员外,其他都下派到基层市场监管所。而为了更好地做好市场监督职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划分了舜华市场监管所、正丰市场监管所、会展市场监管所、颖秀市场监管所、章锦市场监管所(加挂综合保税区市场监管办公室牌子)、孙村市场监管所共6个责任片区,并专门整合了市场监管执法大队综合科,负责对跨区域、跨领域以及专业性较强的重大案件执法监管。
  从“大机关小基层”到改革后的“小机关大基层”,成效尤为显著。在近期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的一份统计中,今年济南创卫期间,仅舜华路市场监管所检查的民生领域就相当于原来三年检查的总量;在特种设备监管方面,高新区的5家特种设备生产单位,365家使用单位,3465套电梯、塔吊、起重机全部被纳入市场监管所的日常监管中;截至目前,共整治各环节经营者2268户次,取缔不达标小餐饮65家,办理简易程序案件56起、一般性程序案件29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2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7例。
  在诸多改革成效中,对企业登记、食品药品许可、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窗口进行整合应该是业务融合的最大亮点。“原来要在三个局四个窗口办理的证照,实现了在一个窗口受理即可办理完成所有申请。”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在此基础上,市场监管局还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启动商事登记联合审批改革,整合优化审批流程,探索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公章刻制“一表申请、一窗通办、部门联审、三证合一、档案共享”的注册登记新模式,最大限度缩短了企业投资创业的时间成本。
  据统计,从市场监管局设立至今年10月底,高新区新设立企业2540户,同比增长71.85%。
机构改革尚未结束 筹划新的市场监管平台
  成立新市场监管局的机构改革并未结束,在张杰的脑海里正在筹划一套新的适合市场监管局工作执法的系统平台。“原先的工商、质监、食药都有一套自己的系统,各自的系统平台互相独立,已经不适应市场监管局的工作要求。”张杰描绘改革后未来的新系统平台应该是这样的:三个大盖帽不再分三波对市场主体进行执法监管,而是一个大盖帽就能从市场准入以及生产、流通、消费全领域全过程进行监管,三次变一次,减少对企业生产的干扰;执法人员只需要拿一个系统终端,就可以对市场主体违反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的法律法规,当场开出整改和处罚意见,系统随机抽检,排除人为因素……
  “三个大盖帽变一个大盖帽”在形式上已经实现了。11月5日,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新式制服正式向社会各界亮相。按照新的机构、职能定位和工作需要,重新设计、配发的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制服,由帽徽、臂章、领花、胸章等组成,充分体现了市场监管局的新部门特征,被赞高大上。新的帽徽上有国徽、红盾、剑兰叶穗子以及标有JHDZ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英文缩写、济南高新市场监管字样。工作人员介绍,国徽红盾代表国家和法律,剑兰叶穗子代表廉洁奉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