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阳》,我的良师益友
2014年11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冉庆亮         

  《今日济阳》从去年11月8日创刊第一期起,就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清新别致的风格吸引了我的眼球。通过一年来的阅读,使我受益匪浅。
  《今日济阳》是一个瑰奇微妙的世界:什么“主打”、“城事”、“社会”、“人物”、“资讯”、“教育“、“澄波湖”、“有事您说”等版面都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她的特色就是短得精粹、短得新颖、短得奇巧。一篇新闻、一个人物,一幅图片、一首诗、一个小知识、一个建议,一个小信息,或者是一篇小美文等,有的是激越的鼓点儿,有的是致富经验,有的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有的启迪对人生的理解,有的是关注民生的消息,有的是做人的道理……所有文章都能够衔接地气,贴近生活,反映时代,扣人心弦,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这对于我这位年近花甲已内退的人来说,无疑是受益最大的。她充实了我的生活,鼓起了我前进的风帆。
  她的“最美济阳人”、“人物”、“最美乡村”、澄波湖“等板块是我的最爱。她展现给我的尽是一幅幅富庶、和谐、真善美的新济阳画面。而9月12日《43年忙大家,不知自家地在哪》这篇文章对我触动最大。说的是,75岁的崔寨镇孙大村老支书孙修枢大公无私、兢兢业业为群众服务的事儿,不由让我汗颜愧怍。
  她唱响的主旋律,导航我前进的方向,指引我对退休生活重新定位,使我摈弃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握紧手中笔发挥余热,撰写了一批反映济阳新变化和老干部新风貌的文章,最近被县委老干部局聘为老干部联络员,并当选为收进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为我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奉献社会的空间。
  《今日济阳》还为我提供了一个练笔的平台,培养了我写作才能。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却对文学一窍不通,内退后的近两年,我学着写点文学习作,在向《新济阳报》投稿的同时,也为《今日济阳》写了一些稿件,经编辑老师的辛勤润色,我创作的《济阳人文之美》、《在延安的日子》、《那丛永不凋谢的金银花》、《新春的锣鼓就像进军号》等十几篇散文随笔习作被“澄波湖”版刊登。
  在她的鼓励下,我也试着向大报刊投稿,我的习作登上了《中国老年报》、《解放军报》《老干部之家》等报刊。在此,真诚感谢从未见过面的《今日济阳》文学编辑老师们,真诚地向他们道一声辛苦,也祝福自己的良师益友《齐鲁晚报今日济阳》越办越红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