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皮肌炎患者的年轻中医
本报记者李倩
2014年11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改善饮用口感,王永华尝试现代中药颗粒。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济宁王氏中医世家:
  王永华开诊所不久,一位身患皮肌炎的患者找到了她。当时患者全身瘫痪,疾病已侵入肌肉,吃饭仅能吃泡烂的馒头。“我心里也没有底,但几幅中药下去,病人的高烧退了,感冒很快也好了。”王永华说,她查阅祖父留下的特殊病例,在专门记录疑难重症的医案中,找到治疗皮肌炎的办法。结合患者情况,王永华再三思虑后才开了药方。“患者状态一天天好转,无力的手臂慢慢可以抬起来,腿也能走路了。”
  创始人王世祯,号维周,曾受聘济宁同仁堂,1935年自设裕昆堂,1949年参与筹建济宁中医学会。善治内外妇儿等科疑难杂症,著有《二十四季伤寒论方解》。传子作人、作民,王作人曾任济宁市中医院院长、济宁市中医研究所所长、济宁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77年继承王叔和《脉经》理论基础上,联合他人研制成功“MCI-Ⅱ”型脉象仪。王氏三代传人伯前早逝,跟师弟子滑成年、李庆杭、房庆蓉,现传承四代,传承人王永华在市中区王永华中医诊所执业行医,擅长妇科、儿科。 “曾祖父王维周是清末秀才、济宁名医,祖父7岁随父就学医,始从《医宗金鉴》启蒙,稍长在父教诲下攻读《内 经》、《伤寒论》及世代名著。15岁入广育堂学习药物鉴别、加工炮制技术,22岁悬壶济宁。”王永华说,两位老人享有很高声誉,她的很多患者也是慕名两位老先生而来,“作为传承人,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会谨记庭训,以医者父母心治病救人。”
祖传验方:
  健脑补肾汤:    
  主要成分:核桃仁2个、菟丝子24克、女贞子18克、枸杞子18克、川续断18克、桑椹子18克、桑寄生18克。
  功效主治:补肾壮腰、益精填髓,强骨,纠正椎间盘变性。主治肾虚、腰痛、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及椎间盘变性变薄。
  适用人群:40岁以上杂病较多,及60岁以上基础疾病较多,长期服用降压降脂、强心止痛药物人群。可长期服用。
别看她年轻看病还真行
  中区招待所正对面的一个诊所里,人来来往往,其中不乏老人、妇儿的身影。
  这是济宁王氏中医世家传承人王永华开的诊所。从早上9点开始,诊所内几乎没断过人。
  “看中医都愿意看老中医,别看她年轻,看病还真行!老伴的内热感冒,吃几服药好了。”刘大爷操着东北口音夸赞说,王作人是她祖父,那是名医,很久以前就找他看过病,方小,花钱还少。
  把脉、开方后,药房工作人员将一包包小的中药饮片剪开重新塑封,每包一幅药更方便冲服,这让刘大爷欣喜不已,省去了煎药的麻烦。
  “有点不舒服,一家三口都找她。以前父母身体不好,都是她祖父给看。”因为女儿感冒,许女士专程请假带女儿过来看病。“先开3天的药,吃完再看看。”王永华开方特色也传承祖父遗风,每个方子都不大,最多不过10味,剂量轻,花钱少,方便服用。
  “家里保存了祖父退休后留下的医案和经方,足足放了一个柜子,这也是我翻阅的宝典,可至今才学习了不足四分之一,总感觉要学得很多。”取前人经验与个人体会,每每翻阅祖父的医案,都有醍醐灌顶之感,很受启发。
皮肌炎患者重新站起来
  王永华不断研习经方,加以个人体会,在治疗危急大症时,王永华似乎也找到了感觉。一位被多家医院判了“死刑”的重症患者,竟然被她治愈了。
  那是王永华开诊所不久,一位皮肌炎患者找到了她。当时患者全身瘫痪,疾病已侵入肌肉,吃饭仅能吃泡烂的馒头,整个家庭的担子压在妻子的身上。看到家属无助的眼神,30岁出头的王永华非常难受。
  “患者病得很重,在家属的帮助下才勉强浅坐,我心里也没有底,但几幅中药下去,病人的高烧退了,感冒很快也好了。”王永华说,她查阅祖父留下的特殊病例,在专门记录疑难重症的医案中,找到治疗皮肌炎的办法。
  结合患者情况,王永华再三思虑后才开了药方。随后的每天,都到跑到患者家中探望。“患者状态一天天好转,无力的手臂慢慢可以抬起来,腿也能抬了。”这些变化让她既感动又惊喜。
  随后的治疗中,患者几乎一天一个变化,慢慢地可以咀嚼泡水的馒头,可以下床了。就这样治疗了近3个月,患者能出门行走,生活可以自理了。
  “上个月他妻子还给我打电话,说现在开了一家修理电瓶车的门店……”说起这些,王永华一脸得自豪,“祖辈留下的中医绝活,我一定发扬好。”

黎明即起大声诵读经典
  “大学毕业后,我跟随祖父抄方近2年,他注重经方而不拘泥于经方,开小方治大病是曾祖父和祖父的独到之处。”王永华说。
  “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唯取其效。”医界的相关杂志给予其曾祖父这样的评价。
  王维周先生忙于诊物,乐于著书。著有《二十四季伤寒论方解》,以运气学论将《伤寒论》113方按季节分类。其尚存的一部《药性浅识三字诀》手抄本,闲暇时,王永华也常拿出来翻阅。“曾祖父撰写的,三字一句、四句一味的形式概括了药物的主治、性能、归经。后附《服药食忌歌》、《妊娠药忌歌》,押韵易读,浅显易懂、易记,这也成为济宁初学中医的必读书籍。”
  一同被评为中医世家的颛孙氏与其是世交,其第三代传人孙兴也追忆老人说,“维周先生教诲子辈十分严格,长子作人、次子作民自幼随父学医,黎明即起,第一件事就是大声诵读维周先生撰写的三百余字的《庭训》:子承父业,方为不坠箕裘……”孙兴说,在老人的严格要求下,攻读医学理论,除背诵《药性浅识三字诀》外,《医宗金鉴》、《伤寒论》、《金匮要领》亦列为必备诵读书,稍有疏忽,便严厉教训。一定基础后,便让他们识药、调剂、抄写处方、诊桌旁观摩、初诊、循环渐进。作人、作民也谨记父辈教诲,几十年如一日,苦乐倍尝,颇得先生真传,成为中医界栋梁。
  “听父辈讲,曾祖父对子女要求极为严格,诵读经典,稍有疏忽便要求跪焦炭。祖父单独行医之后,对自己要求也极为严格。”王永华回忆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