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唐马镇邮递员景来计,坚守岗位21年
甘当乡邮路上的“老黄牛”
2014年11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景来计每天上午对报纸和信件进行分发。
     他是当地百姓眼中亲切的邮递员“老景”,铃声一响就知道他到了村里;他又是空巢老人心里的寄托,每月一次送来打工子女汇来的钱款。对唐马镇的不少百姓来说,他们的生活离不开邮递员“老景”。而邮递员景来计,也用21年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职诺言,甘当乡邮路上的“老黄牛”。

  文/图 本报记者 晋森 本报通讯员 乔志宇

工作首日立下入职誓言
  3日,在鱼台县唐马镇邮电局,记者见到了景来计,这个被当地老百姓亲切成为“老景”的人,个头只有1米6多,长年在外的邮递员生活让他既黑又瘦,但两个眼睛却炯炯有神,由于经常分拣信件和包裹的工作,两个手上布满了裂开的口子,让这个实际年龄只有43岁的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一些。1993年,景来计参加邮政工作,目前担负着唐马镇14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5个学校、1个医院等投递点的发行任务。分拣、核对、投递……
  1993年,只有20岁的景来计成为了一名邮递员。“第一次是去给一个村党支部送报纸,回来时却把我困在了河堤上。”老景谈起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由于回来时刚下过一场大雨,河堤上全是粘土,推着自行车走在河堤上的他很快两个自行车轮胎全部沾上了泥巴,清理干净走不了三米又全部沾满泥巴,真是寸步难行。看着邮包里的信件和电报等邮品,景来计不愿放弃,折腾了两个多小时都走不出这片河堤。正在万般无奈时,一名推着地排车的老百姓最终将他车子放到了地排车上,走出了这片泥沼。“我回来的时候天都黑透了,没想到第一天就碰到了这种状况,但我心里憋着一口气,我一定把这份邮递员的工作做好!”老景谈起来记忆犹新,也是在困难的情况下开始了他的邮递员之路。
  在累计21年的邮递员工作中,老景一直工作在投递一线,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从信件、汇款单到目前的快件、包裹,老景从来都是坚持在农村基层。这21年来,他累计骑坏了6辆自行车和两辆摩托车,行程达到40余万公里,由于经常换车胎、修车子,老景也锻炼成了修理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行家。

一颗热心做忠诚的信使
  有一部描写邮递员的电影《那人那山那狗》中,盲人五婆的守门期盼,每次从邮递员手中接过汇款单是她每个月最欣慰和唯一的寄托。对于景来计来说,这种情景同样出现在他的身上。唐马镇田庄村60多岁的田大娘,从2003年开始,5年中每个月最大的期望就是看到景来计,看到他送来的汇款单,对于田大娘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张汇款单,更是儿子在外面打工平安的通知单。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2007年7月的一天,那天下着雨,田大娘撑着一把伞守在门口树底下,看到我过来后撑着伞让我回家吃饭。”景来计谈起多年前的那一幕,眼眶仍湿润了。他说自己跟老人到家后,看到老人早已将饭做好了。对待他就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
  由于田大娘行动不方便,后来老人直接让景来计把款取来后送给她。虽然老人对此一直不以为然,但这一切都源于对景来计的莫大信任。就这样,景来计一直帮田大娘取款送钱,一直到老人家去世。
  这只是景来计二十多年来工作生活的一个缩影。此类事情,老景这些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帮捎货、帮忙汇款、帮着张罗装电话,对待老弱病残更是无微不至,帮买药,帮检修电线,帮做家务……好事做得数不胜数,大家都把老景当成了自己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