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文广新局新闻发布会召开,着力基层,满足群众文化的精神生活
“让公共文化设施动起来、活起来”
2014年11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每次送戏下乡都能吸引周边群众观看。(资料片)本报记者 李德领 摄
     本报记者 李德领

  6日,菏泽市文广新局新闻发布会在市图书馆举行。记者获悉,今年来菏泽市文广新局抓服务重惠民,抓创作出精品,各项文化工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呈现出乘势而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记者了解到,之后文化部门将实施送戏下乡2.0版,在现有演出场次的基础上,每年至少递增10%,力争尽快实现“一年一村一场戏”,并逐步形成“百姓按需定制、政府精心配餐、社会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力争实现“一年一村一场戏”
  菏泽是著名的戏曲之乡,戏曲在农村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茶余饭后看戏已成为广大农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为满足群众看戏的需求,自2008年起,文化部门组织市及县区国有剧团在全市实施了送戏下乡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送戏下乡8800余场,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送戏下乡不仅丰富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锻炼了一批中青年戏曲队伍、打造了以山东梆子大型现代戏《山东汉子》、《古城女人》为代表的一批精品剧目。”菏泽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庆勇说,送戏下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菏泽国有剧团数量少、行政村基数大,农村群众看戏难的问题远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据了解,之后文化部门将实施送戏下乡2.0版,在现有演出场次的基础上,每年至少递增10%,力争尽快实现“一年一村一场戏”。“市级国有戏曲院团送戏下乡演出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办事处)驻地,县(区)国有戏曲院团送戏下乡演出覆盖本县(区)所有行政村(社区);没有国有戏曲院团的县(区),依照市里制定的送戏下乡演出补贴政策,委托市内外专业戏曲院团或民间戏曲团体完成本县(区)所承担的送戏下乡演出任务。同时,鼓励市及各县区国有戏曲院团在完成公益性送戏下乡演出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商业演出市场,力争每年演出不少于1000场。”陈庆勇说。

“让群众成为文化生活的创造者、享受者”
  随着菏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并多元化。据陈庆勇介绍,菏泽将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按照“建管用”并重的原则,统筹推进城区与基层、室内与室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以市级“四馆”(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为龙头、县级“两馆”(图书馆、文化馆)为主体、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骨干、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为基础、城乡文化广场(大舞台)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服务水平,让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动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将围绕中心工作和重大节庆,充分调动市、县、乡、村文化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层层选拔、层层发动,广泛开展歌咏、读书、朗诵、文艺演出、陈列展览、书画摄影比赛等群众性社会文化活动,让群众跳起来、舞起来、唱起来、写起来、读起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真正成为文化生活的创造者、组织者和享受者。”陈庆勇说。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文化部门积极探索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实现公共文化产品提供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逐步形成“百姓按需定制、政府精心配餐、社会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同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