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等“打工”父母回来一起去看海
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宝宝上小学一年级了,长大后想当警察
2014年11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本报记者 王裕奎 片/本报记者 刘涛          
  怕邻居老是问起
全家换了租住地

  去年8月,范宝宝和爷爷奶奶从日照街道接官亭村搬到了现在租住的地方,这个地方是范宝宝的姑姑给找的,一年房租2200元。范宝宝已经6岁了,目前上小学一年级。
  据范宝宝的奶奶夏女士介绍,之前租住在接官亭村时,邻居们都知道宝宝父母的事,逢人都会问她。“宝宝越来越懂事了,我怕以后她知道父母的事,心理会有阴影,因为我一直骗她说,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夏女士说。
  夏女士新租住的房子是两间平房,一间当卧室,一间当客厅。平房内甚是简陋,房顶上都是黑色的裂缝,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卧室内只有两张木床,宝宝的床是东西向的,夏女士的床是南北向的,一间卧室放两张床,还有宝宝写作业的桌子和凳子,让空间显得很局促。
  来到新的地方,夏女士和周围的邻居都很陌生,“我们自己啥情况我心里有数,所以很少出去串门。”夏女士说,大家都不知道宝宝家发生过什么事。时间久了,有熟悉的人问起为何没见着宝宝的父母,“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了,我和老头子带着孙女生活。”每当有人问起,夏女士都会用这个“美丽的谎言”搪塞对方。
  “我就是喜欢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你们老是问什么问?”据夏女士介绍,当有人问宝宝的父母去干什么时,宝宝总会很生气地这样回答对方。
奶奶全心照顾宝宝
爷爷农闲时卖糖葫芦

  宝宝的爷爷范先生今年已经61岁,除了之前的一只眼睛看不见外,最近一只耳朵又听不见了。范先生已经回三庄镇的老家两个多月了,忙一些农活,家里还有4亩地。农闲时,他还是会到一些人流量大的地方卖糖葫芦,赚取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宝宝在去年春节前,终于拿到了每月720元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算是让家里的经济条件稍稍放松一点。
  夏女士每天的工作就是按时接送宝宝上学,有空时还会去捡破烂。今年中秋节之前,夏女士又去了一趟济宁,去看望在监狱服刑的儿子。“很想他,你看,我接送宝宝的这辆三轮车,还是儿子给我买的呢,当时他卖车,批发了4辆,给我留了一辆。”夏女士说。自己每天骑着儿子给自己的车接送宝宝,车里放一个小马扎。
宝宝孝顺懂事
让奶奶很窝心

  夏女士的身体不好,老是腰酸背痛的,今年吃药打针就花了2000多元。“有一次,我跟老伴怄气,四五天没怎么吃饭,一次晚上我突然难受,那时宝宝都睡着了,醒来后光着屁股去敲邻居家的门,说‘奶奶快要死了’。”夏女士说,邻居赶来把自己送到了医院。
  平时,夏女士在家里洗衣做饭时,宝宝也非常懂事,要帮奶奶洗衣服。“我都让她好好学习,不舍得让她干活。”
  从夏女士租住的地方到宝宝的学校,走路要走半个小时左右。11月8日上午,夏女士将宝宝接回家,需要走一段上坡路,夏女士骑不动,都是用车推着宝宝。当记者提醒宝宝,奶奶很累时,6岁的宝宝立马从车上下来,很顺溜地骑着三轮车往家里赶。
长大后想当警察
去抓小偷

  宝宝入学已经两个月了,这次考试语文和数学都是A+。“老师说宝宝学习还行。”夏女士说,但是由于自己和老伴都是文盲,辅导不了宝宝。有时宝宝问她不认识的字怎么念,她不会,只能干着急。遇到这种情况,宝宝有时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个人在屋里来回走动。有一次,她不会一道数学题,晚上10点多了,跟夏女士说要去邻居阿姨家问阿姨,“我说阿姨这么晚肯定睡觉了,不要去打扰了。”夏女士说,后来宝宝就没去。
  “我不认字,辅导不了宝宝,对不起儿子。”对于辅导宝宝这件事,夏女士心有余而力不足,很是自责。她只能告诉宝宝,上学的时候,多跟学习好的学生交流,多向别人学习。
  “长大了,我想当警察,抓小偷。”宝宝的理想是做一名人民警察。“我希望等到爸爸妈妈打工回来了,能和他们还有爷爷奶奶一起去看大海,大海很大。”宝宝的梦想,是等到父母“回来”。
  本报去年报道了东港区三庄镇女童范宝宝(化名)的悲惨遭遇。在父亲杀死母亲被判死缓后,患有疾病的爷爷奶奶,只能靠捡破烂、卖糖葫芦赚来的微薄收入抚养她。去年,在本报记者的积极奔走帮助下,范宝宝在去年春节前开始,拿到了每月720元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范宝宝现在已经上一年级了,每天都是奶奶接送她上学和放学。
  范宝宝至今不知道妈妈已经离世,爸爸在监狱里,她只知道”爸爸妈妈去打工了”。她说,大海很大,她想等爸爸妈妈回来,带着她和爷爷奶奶一起去看大海。


  去年上半年,本报记者了解到宝宝的遭遇后,多方奔走帮忙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

  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给宝宝争取到了2000元救助金。


  在一段上坡路上,懂事的宝宝主动帮奶奶骑车。



  宝宝很爱学习,有空就拿起本子写字。

  记者给宝宝带去了新书包和本报暑期营销秀的T恤,她喜欢得不得了。
活在善意谎言中的孩子 愿你的人生没有阴影
  接触到宝宝这个苦难的家庭,纯属偶然。作为负责联系法院的跑口记者,我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案件新闻,所以对于一些离奇的案件,我已很淡然,但这个案件让我至今感慨不已。
  2011年,因为家庭纠纷,范宝宝的父亲用刀捅死了她的母亲,为此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他们撇下的,是当时只有3岁的女儿范宝宝。宝宝的爷爷奶奶,体弱多病,靠种点地、卖糖葫芦和捡废品维持生计,可怜这老少三口,我要帮帮这个苦难的家庭,当时我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发现宝宝可以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通过多方联系和努力,申请成功了,去年年底,他们拿到了第一笔补助款,稍微减轻点负担,这让他们高兴不已,我也激动地流下眼泪。
  11月8日上午,我和宝宝的奶奶夏女士一起在七小门口等宝宝放学。11点37分,宝宝和其他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出了校门。已经很久没见宝宝了,但我还是一眼就在人群中认出了她。齐耳短发的她穿着红底白点的外套,手里拿着一个水杯。很明显,和以前相比,宝宝变瘦了。两年前的宝宝,两颊胖嘟嘟的,红红的。现在的她,脸没原来那么胖了,也变黑了。
  宝宝的亲人,以“爸爸妈妈出去打工了”为她编织了一张善意谎言的网。外人都以为她是一个留守儿童,不过随着她慢慢懂事,应该会知道亲人的良苦用心。
  “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海”,这个简单的有些卑微的愿望,对于生活在日照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唾手可得。可是对于宝宝来说,这已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宝宝的妈妈已经不在人世,等到爸爸刑满释放,宝宝也已是成年人了,到那时,她也将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日照嫚了,那时的愿望估计早就变了。
  活在善意谎言中的宝宝啊,有许多人在关注着你,你是年迈的爷爷奶奶的期望,是他们活下去的动力,愿你的人生精彩绽放,没有阴影。
          本报记者 王裕奎
 记者手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