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却难增收,民营快递给电商大佬做嫁衣
电商的狂欢,快递的灾难
2014年1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1日,菏泽曹县大集乡丁楼村村口,十多辆快递公司车辆前来收快件,与当地租赁了门头房的快递公司抢生意。 本报记者 左庆 摄
     “双十一”的购物狂欢,致使快递业务量增加,按说应该会提高快递企业的利润率,但真正的事实是,民营快递没能享受“双十一”的红利,反倒是要给电商大佬们凑份子,“给他人做嫁衣”。
  一方面想涨价又怕得罪消费者,另一方面过于依赖网购,议价能力弱,快递行业在“双十一”并不风光。

  本报记者 
王赟 韩适南 整理     

“双十一”快递量破5亿件,是去年两倍
  电商行业发展中的痛点,就是潜在的红利释放点。当“双十一”成交额达到535亿时,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出现在西溪园区“双十一”数据直播大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数字已经到这里了,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明天物流的各种忙碌。”
  据国家邮政局预计,2014年的电商狂欢节日里,快件业务量将突破5亿件,2013年的这个数字仅仅不到2.5亿,最高日处理量将达到9000万件,同比增长38.5%。为了满足24小时到家之类的需求,又或者不至于让公司仓库爆仓,又或者想多赚点钱,快递公司每日都要上演生死时速。
  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应对‘双十一’,快递公司需要加人、加车、加场地,因为包裹多,为防止积压保证派送,都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在过去这几年,这些成本都是由快递公司来承担的。另外,因为没有采取淡旺季差异价格,快递公司的投入大,结果却是增量了却不增收,不仅不盈利,甚至还出现了亏损的情况,电商人狂欢,快递业却成了灾难,的确不堪重负,突破盈利瓶颈是当务之急。”

不敢得罪电商和消费者,只能打价格战
  快递想多挣钱,但“双十一”期间,快递业涨价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消费者对于价格很敏感,所以快递公司都不敢“轻举妄动”。前两年中国快递业野蛮增长,各种物流中心层出不穷,受益于全民参与的加盟模式,几大民营快递公司迅速覆盖了中国大部分的城市,而且正在向广袤的农村扩张。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抢夺生意,快递公司们不自觉地陷入价格战,而且服务基本同质化,这些不理智的竞争手段或许早就为今日的尴尬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国内快递行业网购依赖度高,但议价能力弱。目前,“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业务高度雷同,其中网购件比重达70%,甚至更高。由于价格战愈演愈烈,在与电商的博弈中,快递企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如何摆脱对网购件的过度依赖,是快递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与电子商务领域的突飞猛进相比,中国快递行业的能力,一直呈现出无法匹配的尴尬。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崛起于草根的民营快递行业,是在国企的缝隙中生长起来的,且多年来一直受制于政策的不确定性,难以发展壮大,而电子商务则是全新的领域,没有国企挡道,也没有政策掣肘,无非在等一个时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