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家爷们儿”托尔斯泰
2014年11月1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前几天是“光棍节”,虽说名曰“光棍节”,这一天最累的却是有老婆的汉子,因为他们得严防死守,看紧自己的“败家娘们儿”,不让她们过度网购。所以说,在这一天里,光棍们反而挺让人羡慕。这么一说,“光棍节”也算实至名归。
说起来,怎么跟老婆相处对于男人来说从来就不是个简单问题。而在夫妻关系处得最糟糕的大人物中,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肯定排得上号,有人说他就是被老婆逼死的。
1911年11月20日,几天前怀揣着69卢布、在82岁高龄时毅然离家出走的托尔斯泰,因旅途中染病,死于俄国阿斯塔波沃火车站。对于一个八旬老翁来说,在俄罗斯的冬季里离家出走,是典型的作死行为,托尔斯泰为何宁可寻死也不呆在家里,成了文学史上一桩有名的公案。
对于这问题,我们经常听到的说法是这样的——晚年的托翁精神层次一跃千里,一再表示要放弃不劳而获的贵族生活,去当“普通农民”。1895年,他立了一个非正式的遗嘱,宣布放弃自己所有的财产。这份遗嘱遭到了妻子索菲亚的极力反对,她变得歇斯底里,托尔斯泰不堪忍受她的折磨,于是最终选择“为追寻灵魂家园”愤而出走。
很多“托粉”自然会被这个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认为托翁高大上得不得了,而他老婆呢,显然是个吝啬、保守、令人生厌的“河东狮”。不过,当我们重新回望这个故事时却发现:托尔斯泰的出走,事的确是这么个事,但理却未必是这么个理。
先说说索菲亚这个人,与我们的想象不同,她绝非是个粗鄙的“河东狮”,贵族出身的索菲亚其实非常有修养,年轻时也挺漂亮。为了将她追到手,托尔斯泰当年花了不少小心思。在成为托尔斯泰的妻子后,卸下“女神”光环的索菲亚迅速转变角色,成了一名聪慧、勤恳、爱丈夫的贤妻。除了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她对丈夫的工作更是鼎力支持。据记载,托尔斯泰虽然才气纵横,但自己写稿从来都是字迹潦草。托尔斯泰所有文稿的誊写工作,都压在了索菲亚的肩上,索菲亚成了他的抄写员、编辑和档案整理者。据说光《战争与和平》(其篇幅之长,读一遍就累死人)一本书,索菲亚就前后誊写过六遍,连托尔斯泰自己都说:“(索菲亚)是我最好的助手,最理解我的人。”
既然托尔斯泰自己都说索菲亚“最理解”他,那将索菲亚描述为一个拖丈夫后腿的女人就变得非常不可思议。其实,托尔斯泰与其妻子闹翻的真正原因,恰恰不是妻子不理解他,而正是因为她太了解他了——索菲亚觉察到了一点,她的丈夫晚年所经历的不是灵魂升华,而是“矫情”。托尔斯泰向往的那种生活,他自己其实一天也过不下去。比如托尔斯泰主张像农民那样耕作、生活,但他至死都没放弃许多贵族癖好(骑马、读书、抽高档烟等);托尔斯泰提倡完全戒欲,甚至戒除夫妻生活,但索菲亚婚后却一再怀孕,她一共怀孕16次,生了13个孩子……
托尔斯泰身为大贵族,虽然厌恶自己的生活方式,却无法抛弃它。对于今人来说,这是一个有着审美价值的人生悲剧;但对于要跟他过日子的妻子来说,这却是个很要命的问题。跟所有的妻子一样,面对这个不着调的“败家爷们儿”,索菲亚一再提醒丈夫别矫情了,好好过日子。而这一举动恰恰是“文青”托尔斯泰最烦的,两人因此闹得不可开交,并最终双双走向了偏执。这才是托尔斯泰晚年“家务事”的真相。
公正地说,托尔斯泰晚年对于妻子的厌烦,已经让他丧失了原本坚持的道德准则。有一次,索菲亚得子宫瘤在家中做手术,托尔斯泰不仅不守护在妻子身边,还离家去了森林散步。当他回到家里看到脱险的妻子时,还大发感慨:“上帝啊,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平静地接受死亡呢?”相信就连“托粉”读到这里恐怕都会毛骨悚然——这还是那个在小说里对无数读者灵魂进行过洗礼的大文豪吗?
我们中国人有时迷信道德的力量,然而,很少有人提醒我们,“唯道德论”存在着极大风险。对于道德的过分执着,很可能会将人们引向道德的反面。列夫·托尔斯泰的出走与死亡,为我们昭示了这一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