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
消费社会,人人都是购物狂
2014年11月1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崔滨
本周“光棍节”来临,全民以购物狂欢的名义拯救情感的孤独。没错,世界上就是有一种人,看到好东西打折时,出现那种真正意义的“眼前一亮”,瞳孔和毛孔都“呼”一下放大又缩小,心头瞬间开出盛放的鲜花。本周的“点睛”,我们用两本书解读一下“购物狂”。
《购物狂纽约血拼记》
作者:索菲·金塞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秦维杜
索菲·金塞拉笔下的丽贝卡·布卢姆伍德,就是这样一个人,作为畅销小说《购物狂》系列的主角,她看见好东西就无法抑制想要占有的冲动;但锦衣华服、佳肴美酒的生活换来的是千方百计逃避账单的苦恼,骗银行说自己得了传染病摔断了腿,寄送无法兑现的支票。
讽刺的是,丽贝卡这个生活中最大的败家剁手党,工作却是《成功理财》杂志的金融记者,每天写文章教导人们怎么处理好自己的钱。
作者索菲用幽默流畅的笔触,让我们每个人都在书中看到了大众消费时代里,自己身上“丽贝卡的影子”。所谓购物一时爽,还账愁一生。如何处理购物冲动与长久生活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系列小说的《购物狂》,可以让你同主角丽贝卡在一同成长之余,也反思自己该如何平衡自己的内心。
《消费社会》
作者:让·波德里亚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刘成富 全志钢
眼下,不论是媒体记者还是专家教授,说起双十一来,都是双眉紧锁,语重心长地说这就是“消费社会”。那么究竟何谓“消费社会”?
西方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无疑是这一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中观点的出场频率,甚至可以与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体延伸”的文青必背语录比肩。
在这本略微艰涩但却并不难懂的学术著作中,波德里亚说:“这个时代,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人类被服务的欲望没有消减,只是我们使唤的奴仆从以前的人变成了现在的物。”
你路过的每一个商店橱窗,你看过的每一个电视广告,都是消费社会用丰盛的商品俘获你、左右你心灵的药丸,我们的身体开始变得前所未有地被重视,从健康到美容,甚至从发现商品时的审美到最后购买时的占有满足,自身体到心灵,都被极大丰富的商品所环绕。
但波德里亚最后说,商品社会给我们提供的丰盛,没有解放我们,我们只是和以前的任何一次时代变迁一样,失去了一些坏处,得到了新的束缚。而所有的反抗,比如宗教,比如嬉皮,比如艺术,它试图拒绝这社会的丰盛,而恰恰它也往往只是丰盛社会的一个奢侈产品,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去更好地沉浸其中罢了。
上述两本书一庄一谐,一严肃一轻松,正如同产生消费冲动的过程,先是被美好的占有欲望所引诱,继而又痛苦地悼念轻易败去的金钱,该如何与无所不在的消费社会相处,先买了这两本书,咱们再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