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新:
清丽雅致的水墨瓷画
2014年11月17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青花瓷瓶系列之二
▲青花瓷瓶系列之一
▲青花瓷瓶系列之三
▲青花瓷瓶系列之四
▲青花瓷瓶系列之五
▲釉里红瓷瓶
中国书画名家经典聚焦·叶建新(三)
◇叶建新
1958年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常务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十大杰出艺术家,北京市旅游文化使者,中国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120米中国画长卷《中华和谐盛世图》艺术总监,建党九十周年90米中国画长卷《光辉历程》艺术总监。
“叶建新水墨作品展”11月8日上午在新泰市鲁墨美术馆成功举办,展出了叶建新40余幅水墨山水作品及部分青花瓷、釉里红精美瓷器,掀起了展览现场的收藏热潮。11月9日,鲁墨美术馆还举办了“水墨青花的艺术精神---叶建新教授作品交流会”,叶建新就艺术家应具有怎样的艺术眼光,艺术家应如何向社会大众传播“美”,作了详细的阐述。他强调笔墨精神是创作的灵魂,只有艺术家内心感触的真实流露才能给大众留下值得研究的好作品。
从纸到瓷的艺术“跨界”
说到“笔墨精神”和“美”,叶建新的青花瓷和釉里红作品二者兼具。他的陶瓷作品,无论是瓶子造型、刻工功力,还是整个图案的设计和构成,都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其作品运用中国写意的技法结合陶瓷当下图式,青花瓷笔意酣畅,釉里红发色红中有绿,艳而不俗,具有中国传统审美的雅致和东方气度。
画家在宣纸上作画,那是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当宣纸换成了瓷瓶,平面转向了立体,水墨变成了釉料,对书画家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对此,曾有工艺美术大师表示,绘画是艺,但绘瓷还包含了技的成分,绘制青花有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叫“分水”,是大多数绘瓷画家力所不逮的技术。青花“分水”是青花料在泥坯上分出各种深浅的明暗层次,单一的色料因此富有了浓淡不一的变化,产生如同水墨的效果。在多次尝试后,叶建新得出:青花“分水”的绘制工艺和画水墨画是完全不同的。瓷器是立体的,再加上坯体松脆,所以用笔必须保持高速度,做到眼明、心细、手准,不允许细描细绘,画时略一停顿,即笔势凝滞,烧成后就会产生很重的“水浪”。而且“分水”的速度必须很快,否则水分太多会损坯体……瓷上创作是必须依靠长期实践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掌握的高深学问。
从“技”到“艺”的艺术飞跃
叶建新回忆起最初的青花瓷创作时说,掌握了瓷上“分水”的技巧之后,叶建新又尝试将写意画融于青花作品,实现从瓷上之“技”到绘画之“艺”的飞跃。作为对传统技巧的一次挑战,一些瓷器行业的老师傅听了他的想法都说不可能实现,但最终他还是通过不断尝试将之烧制出来。
针对瓷器造型的不同,叶建新“因型而作”,“型”是指瓶的造型,由于在创作中,瓶本身的造型有丰富的变化,所以构图也要有所变化,而且叶建新的釉下青花水墨瓷画还在青花料的运用方面去追求“运墨而五色具”的效果,成功地将中国水墨画艺术和陶瓷装饰艺术结合。纵观叶建新的青花瓷绘画,构图巧妙,充分考虑器型各个不同角度的观赏性,且每一个角度的青花瓷画面都保持着独立又与相邻画面相关联的样式,随着人360度绕瓶走动,呈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视觉惊喜。时而清新自然,时而浑然大气,空幻溟濛的山水之境,气势磅礴的山川景象缓缓跃然瓷上,演绎了一个新的水墨形式——“水墨瓷画”。
延伸:
叶建新釉里红瓷器也颇受追捧
除了水墨青花瓷,叶建新也创作了部分釉里红作品。釉里红,是指用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1280℃的高温烧制后呈现出的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釉里红的成色由氧化铜绘制煅烧而成,颜料配制严格,制作工序复杂,若稍有偏差,就有整窑报废的可能,是对画家的技艺考验极高的工艺创作。
在反复的尝试后,叶建新创作了几个釉里红作品。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姜宝林看后曾如此评价:“叶建新的釉里红瓷器发挥了他的没骨山水的大写意,一看很抽象,但是仔细观察能够看出中国山水画可游可居的意境。他已经把水墨还原成釉里红而制作在这精美的观音瓶上,我觉得这是艺术的转换。艺术的转换离不开艺术的修养,离不开艺术的根底,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一条。”而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审美情趣和欣赏的水平逐渐多样化。叶建新把民间工艺装饰逐步挖掘出来,感受时代的气息和审美意识。使陶瓷艺术在现代艺术观念的渗透与融合中,表现出新的生命力和时代风貌,他的釉里红瓷器也让藏家趋之若鹜。此次展览展出的部分青花瓷、釉里红精美瓷器,就受到了现场藏家的关注和鉴藏。 (贾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