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专业护工需要增数量提质量
2014年1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柳斌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高龄化程度的提高,专业化照料和护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日益增多。与之相对的却是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不足及专业化程度的欠缺,根据统计烟台全市护工缺口1.2万名,取得职业资格的不足5成。
  护工的短缺已经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一块短板,养老机构招不到护工,只能降低招工门槛,不管应聘者有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只要愿意干就能上岗,这也使得护理员水平良莠不齐。同时,护工年龄偏大,不少民办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坦言,养老机构里“一群中年人在伺候老年人”。
  如何解决护工这一行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已然成为摆在社会和政府面前一道绕不过的严肃考题。仔细分析,护工短缺及质量不高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劳动强度大,工资却不高。根据记者的调查,一个护工至少要伺候八九个老人,有的多达十几个,其中多数是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端屎端尿都是护工要干的工作,但是如此劳累的工作,工资待遇却不高。与医院护工相比,两者劳动强度相差不多,但是工资待遇悬殊,医院护工每个月六七千元工资,每天只需要伺候一个病人,敬老院护理员要照顾八九个老人,工资待遇只有2000多元。
  二是培训机构少,缺少统一标准。由于养老服务也缺少统一培训结构,从业人员的素质、服务水平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养老机构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招聘护工人员。从此次民政部门和人社部门组织的护理员技能比赛的活动中不难看出,老人突然晕倒怎样进行心肺复苏等护理员应该熟练掌握的技能,很多护工操作并不熟练。
  三是社会认同感低。提到护工,人们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护工工作的脏、累、多、杂等。再加上引导不力以及旧有等级观念的作祟,护工成了现代社会低下人群的代名词和身份符号。
  找准病灶,就应对症下药,关键要从制度建设、鼓励政策、培训机制等方面解决护工数量和质量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对养老机构和护工的补贴力度,鼓励大学毕业生从事护工行业,引导提高社会对护工的认可度,提升护工的实际待遇。另一方面开展并加大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力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稳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对于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