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余香,古今名砚展风姿
103方古砚珍品亮相港城
2014年11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陈莹 通讯员 贾子艺

  砚台,又名“润色先生”。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心中,它即沉如磐石又幻柔如水。时至今日,古砚以其特有的实用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日前,烟台博物馆馆藏的103方古砚亮相。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20日,市民可以免费参观。
  四方名砚齐争艳
  日前,《井田余香——馆藏古代砚台物展》在烟台博物馆开展,馆藏的103方古砚与市民见面。
  “本次展览中有四方既特别出色又有历史价值的砚台。”烟台市博物馆策展部沈岩说,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本次展出的这方明代的二龙戏珠纹随形端砚,采用端岩麻子坑石这一名贵石材,在雕刻工艺上,砚池雕为二龙戏珠,线条含蓄,风格写意,具有强烈的明代风格。最为可贵的是,这方砚台上生有名贵的石品——石眼,最大一处石眼巧设为二龙所争之珠,令人拍手称赞。
  一方松树纹千秋万岁瓦当砚,在沈岩看来,既古朴典雅,又浑然一体。“瓦当砚一般用古代建筑物上的瓦改制而成,这些瓦当土质极为细腻,不易渗水,制成砚台后不费笔而发墨,成为后代陶砚的首选。
  箕形端石砚也是本次展览的一个看点。这一方砚台,石材也不名贵,但风格厚重而粗朴。沈岩说,因为金与南宋并立,效仿宋制作箕形砚不足为奇,只是因为工艺、石材所限,所以在石质和雕刻工艺等方面还不能和唐宋的箕形砚相提并论。
  “再有一方清代凤纹长方形紫端砚,在砚侧刻有‘顾二娘造’四个娟秀的小字。”沈岩说,顾二娘是清代雍正、乾隆朝有名的女制砚工匠,她制作的砚纤秀合度、巧若神工,“非端溪老坑佳石不奏刀”,“生平所制砚不及百方”,多为二至五寸的小品。
烟台砚台在展览上亮相
  沈岩说,此次展出的砚台,入选标准一是看砚台的产地和品种,即是否产于盛产砚石之地,是否处于名砚之列;二是看砚质,即制作此方砚台的材质是否优良,砚上是否有珍贵的石品,砚台是否发墨;三是看砚台的年代和工艺,制砚的工艺是否独到、雕刻是否精细、表现意境是否优秀,能否体现当时的时代特征。
  “此次展出的砚台,我们按材质分为石砚、陶砚、玉砚,石砚依照石材不同又分为端砚、歙砚及红丝砚、苴却砚、砣矶砚等类型,陶砚依制作材料和过程又分为瓦当砚、澄泥砚及其他陶砚。“沈岩说。
  据了解,在此次的展览中,烟台的砚台也特别亮相。“有两方郝懿行使用的砣矶金星砚和端石浮烟砚。”沈岩说,郝懿行是栖霞人,他是清嘉庆年间的进士,曾官户部主事。是清代著名学者、经学家、训诂学家。长于名物训诂及考据之学,《尔雅》研究尤深。著有《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沈岩说,烟台本地在历史上出产过名砚,即砣矶砚。砣矶砚又名叫金星雪浪砚,产于长岛县砣矶岛,当地用来制砚的石材,色青黑,略带绀青、灰绿色。所制砚台研不起沫,墨如油润。早在宋代已经开始用来制砚,是传统名砚。在此次的展览上,该类砚台也有亮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