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8岁男孩身患重病,家人已无力承担继续治疗费用称如出现不测,愿将孩子器官捐献
“希望受捐助者能替我儿子活着”
2014年11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为了避免再次感染,董世行只好隔离在家中的卧室里。
     本报记者 袁慧

  2013年12月,定陶县纸坊村的8岁男孩董世行查出了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为给其治疗,家里已经债台高筑,再也无力承担后期治疗费用,现在孩子只好每天在家里打米卡芬净针来控制病情。坚强的孩子几乎从未哭过,孩子父母决定,如果孩子出现意外,他们愿意将孩子的器官捐献,“我们希望受捐助者能替我儿子活着。”
    孩子突患重病
  家庭瞬间“天塌了”

  见到记者时,董世行眨巴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上去是那么机灵可爱。母亲耿素芝告诉记者,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那么严重,认为自己快要好起来了。
  2013年12月29日,董世行突发高烧,持续不退,一家人带着孩子辗转去了镇医院、县医院、市级医院。一家人越发感觉不妙,在取检查结果时,医生面色凝重:现在小孩很危险,怀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建议去济南做骨髓穿刺。
  在省城济南齐鲁医院,董世行接受了骨髓穿刺检查,结果让全家感觉天都塌了!当时仅有7岁的董世行得的是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耿素芝多年甲亢,常年吃药,早年就动过手术,且近日甲亢再次复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好在一双儿女都懂事平安,她的心也得到些许慰藉。谁也没有想到,耿素芝正沉浸在编织美好儿女梦的时候,上苍又给了她致命一击。耿素芝被击垮了,每天以泪洗面,身体本来就虚弱的她,为了给儿子省治病钱,自己的药也断了,一天天吃不下饭。家中的重担都落在了父亲董国华和女儿董倩倩身上了。
  董国华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平常外出打工,农忙的时候再赶回来收、种粮食,以此来养家糊口。
  董世行在医院要做骨髓移植前的检查、配型与前期治疗,每一次检查或者化疗对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场极其痛苦的折磨,妈妈和姐姐每次都心疼得流泪,董世行却是一脸的坚强,有时还强挤出一丝微笑。
  无力承担治疗费用
  孩子只能在家打针

  “想除根只有骨髓移植。”全家就好像赌博似的,把所有的筹码都压在移植这一步,配型结果出来没想到十个点只配了六个点。半相合移植科的医生介绍,移植可以做,但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移植、隔离、排异一系列下来,排异好不容易控制住了,家人本该松口气了,却又因为用药刺激,大脑出现阴影,又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大脑复查结果让全家稍安了下心。
  “在隔离区住了123天花费了三四十万,还不算外面买的药,中间不知道我爸妈又间接性地借了多少次钱,不过他能好都是我们全家最大的安慰。可是,回到家里一个多月,肺部又真菌感染了,很严重的双肺感染。由于再也无力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现在每天都在家里打米卡芬净针,一针607元,每月需要吃的药物也达万元。”董倩倩称。
  感恩社会,如有不测
  家人欲捐孩子器官

  “孩子一旦出现意外,我们愿意捐献孩子器官。”母亲耿素芝已经泣不成声。
  “孩子生病期间,我们得到过很多人的关心与帮助,亲戚、邻居、朋友都给我们凑钱,我们谁都不希望孩子出现不好的状况,但如果出现意外,把孩子器官捐出去也算是对社会的回报和感恩。”耿素芝说。
  “还在天津治疗时,我们家人就商量过,如果弟弟治不好,就把器官捐献出去,不仅能帮助别人,弟弟的生命还可以得到延续。”董倩倩对于母亲的提议也表示赞同。
  但真正说到器官捐献,董倩倩还是难以接受和不舍,“我坚信,我弟弟一定能好起来,我不能接受他出现任何意外。”董倩倩坐在床边看着弟弟,嘴里念叨着:“我弟弟那么帅气、聪明、可爱,无论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舍弃。”
  我们也相信这么可爱的孩子一定能好起来,他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
  银行卡号:6210984750012113279,中国邮政银行张湾镇支行 董倩倩
  董倩倩电话,15054040183  地址:山东省定陶县张湾镇纸坊村第四生产队 274104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