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芦花鸡、盖大棚,全村富起来
孙耿镇官庄村:发展集体经济,成“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
2014年11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村里新修建的和谐广场。   本报记者 杨擎 摄 ◥孙耿镇官庄村散养的芦花鸡。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乡村小道,到如今条条宽阔的水泥马路;从贫困落后的小村庄,到如今人均过万元、文化娱乐设施齐全的美丽示范村;从单一的传统农业村到如今的西瓜大棚、芦花鸡养殖基地……近年来,孙耿镇官庄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报记者 杨擎 梁越
通讯员 李逸凡     

休闲文化广场
让村民活动起来

  进入孙耿镇官庄村,一条刚刚铺好的马路首先映入眼帘。“进村的1460米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官庄村书记刘凤水说,不仅如此,连通往村民田间的路也全部实现了硬化。据了解,官庄村完成道路硬化达2600余米。
  来到官庄村中心,2000㎡的文化广场映入眼帘。“我们将该文化广场命名为‘和谐广场’。”官庄村“第一书记”张晓亮说,全村健身器械达48件,让村民闲暇时间在广场上娱乐、锻炼身体。
  “那是我们村的文化墙。”刘凤水说,以前,文化墙上的内容是画上去的,很容易脱落。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他们利用“喷塑”将文化墙重新整修,并将官庄村的特色以及全村发展的目标都写在了墙上。 
  据了解,近年来,官庄村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四德榜”建设,“四德”已深深地根植在村民的心里。“我们2014年上半年道德评议工作已圆满完成,共评出各类道德模范人物90人。”张晓亮说,“四德榜”工程自建设以来,一直深受广大村民的赞誉。
  此外,官庄村把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等“三资”规范运作作为重点来抓,将“三资”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使村民及时了解村级事务和各项优惠政策。 
110户村民参与
芦花鸡养殖项目

  经过多方调研,官庄村村委结合市场需求和村实际情况,确定了芦花鸡林下养殖这一项目。“养殖项目生产经营的复杂性远比种植项目高。”张晓亮说,自2013年3月开始购进鸡苗正式养殖后,先后遭遇了“禽流感”、鸡蛋销售难等一系列的困难。
  “目前,已有110户村民参与到芦花鸡养殖项目当中,共有芦花鸡6400余只。”刘凤水说,平均每天产蛋3500枚左右,产蛋率达56%,在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可达80%左右。
  据悉,今年以来,集体经济凭借芦花鸡项目已实现收入27万元,提前、大幅、超额完成“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的硬指标。同时,芦花鸡林下养殖项目“兴同阳光养鸡农场”也被市畜牧局认定为“市级示范养殖场”,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又上新台阶。
  “为方便农户出售蔬菜,我们建设了750米通往大棚种植区的道路,大大方便了瓜菜批发企业的大型车辆来村收菜。”张晓亮说,今年蔬菜行情较好,在全部收回投资的基础上,每个大棚户还能平均净挣8000元左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