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筑巢引凤广纳人才
菏泽牡丹区人才集聚效应突显
2014年11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菏泽正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大。 本报记者 李贺 摄
  昊天(左一)正在睿鹰集团面试,企业的优厚待遇吸引他从外地回来。                   本报记者 王保珠 摄
     本报记者 王保珠    
  《菏泽就是牛,美国博士都来菏泽工作啦》一条发自本报今日菏泽官方微信平台的消息,一时成为菏泽微信朋友圈的热门帖子。这让很多菏泽人心头一震:原来菏泽也有如此“高大上”的人才。
  的确,人才就是财富,谁拥有高端技术人才,谁就具有话语权。近年来,菏泽牡丹区通过“人才+项目”工程的实施,引进大量高端人才,不经意间,该区人才集聚效应突显,也助力牡丹区各项事业节节攀升。
企业诚意相邀 高端人才落户菏泽
  19日下午,在上海工作六年的昊天(化名)来到山东睿鹰集团应聘,他具有天津大学硕士生文凭,有六年工作经验。像昊天这样的专业人才,仅睿鹰集团今年就招聘来30多名,比去年增加40%。
  “很多人看重的并不是给多少钱,而是这个平台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多少机会。”睿鹰集团人事资源部经理仵淑芹说,他们企业实行一人一策计划,个人有多大能力就会给予多少优待。
  睿鹰集团菏泽睿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鹏说,他们企业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周志亮博士,通过了中组部“千人计划”审定,周博士是全市首个入围人选,实现了菏泽市国家“千人计划”零突破。周博士多年的海外工作经验给睿鹰制药集团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新技术,对推动睿鹰集团的高速发展将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牡丹区高层次人才现已达到1459人,其中,“千人计划”1人、泰山学者1人,国家级高级人才8人、省级特殊人才7人,市级23人。
高端人才开道 助推企业井喷式发展
  牡丹产业作为菏泽新兴发展产业,它或为菏泽产业发展结构带来根本性变化。因此菏泽对该产业发展为自身带来的利好效应可谓寄予厚望,因此也给予各种扶持,其中自然包括人才引进。
  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牡丹产业龙头企业,它与1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牡丹研究所、中国牡丹应用研究所、牡丹产业研发中心等专业科研机构先后落后该公司,并邀请30多位院士、全国知名高校院所专家、教授组建牡丹科研专家顾问委员会,使牡丹产业由单一的苗木生产、观赏、药用等功用转向深层次、多领域的综合利用。由该公司主持制定的《牡丹籽油企业标准》,通过省卫生厅登记备案,获国家粮油行业标准立项;“牡丹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标准化规模化技术研究”“牡丹籽粕提取芍药苷方法研究”两项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今年4月,尧舜公司被授予“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
  企业的创新发展得益于牡丹区“人才+项目”战略的大力实施,得益于项目与人才良性互动和高效融合,尧舜公司项目和人才同步快速发展正是牡丹区“人才+项目”工作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牡丹区拥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64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省级创新平台6个。据统计,2013年牡丹区工业企业总产值56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260亿,贡献率达到45.9%以上,人才贡献率达到50%以上。
政府筑巢引凤 人才强区战略大力推进
  没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才难以汇聚。不管是外来的人才,还是本土的精英,他们都需要一个好的发展平台,来实现人生价值。
  菏泽牡丹区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永轩介绍说,牡丹区先后出台《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10余项政策措施,内容涉及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初步形成了促进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服务体系。
  王永轩说,比如在围绕优化人才环境,留住人才方面,牡丹区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积极落实和提高各类人才待遇。设立了5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补贴奖励。
  另外,还设立“牡丹区功勋企业家”和“牡丹区特殊重大科技贡献奖”奖项,分别给予100万元和30万元奖励;对引进的“千人计划”人才、“泰山学者”一次性给予20万元的科研补贴;对建成的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给予5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建成省以上科研平台给予10万元的资金扶持等等。
  针对下一步人才战略发展,王永轩说,他们将紧紧围绕聚集人才,做活招商引资文章,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努力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人才高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