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病人当亲人坚持细心爱心
2014年11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郑爱霞(中)和同事很难有坐下来休息的时间。 本报记者 彭彦伟 摄
  
  本报记者 彭彦伟                      

  每天早晨早早的到科里,然后检查一遍负责的病号一天的时间里难得休息一下,这样的生活节奏郑爱霞已经整整干了20年,从一个18岁的小姑娘到现在科里的顶梁柱,一份责任和爱心支撑着她一直走到现在。最大的欣慰就是病人能健康出院,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获得病人的理解。
  20日上午9点,记者在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见到了郑爱霞,刚查完房还没来得及休息。“走习惯了,一般上午都比较忙,坐着休息一下的时间都很少。”郑爱霞笑着说,“走了这么多年也已经习惯了。”走起路来习惯性的比较快,一般人跟不上。
  郑爱霞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0年,刚毕业的时候被分到急诊科,急诊科是以忙碌和突然事件多。回想起当时那段经历,她还是有些后怕。“每天各种血腥场面都能见,很多时候都不敢去看。”郑爱霞说。但相对于病人血淋淋的场面相比,郑爱霞更接受不了病人生命的逝去。“一个健健康康的人,突然就因为一些意外没有了,心里真的感觉生命脆弱,看着家属难受的样子,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心理折磨。”郑爱霞说。
  20多年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郑爱霞就始终坚持细心、爱心和耐心。“细心是我们这个工作最首要的,不允许我们有任何的差错。”郑爱霞说。对于爱心,郑爱霞现在所在的科室老人比较多,“我们平时都要求对待病人尤其是这些老人要像自己的新人一样,有爱心才能体会到病人的喜怒哀乐。”郑爱霞说。这么多年来支撑郑爱霞一路走来的信念就是看着病人能健健康康走出去,这一刻也是她最高兴的时候。
  干了这么多年,郑爱霞感觉最对不住的就是孩子以及家人,女儿今年上六年级,从上一年级开始就从来没接送过,自己坐校车。“很小的时候脖子上挂一大串钥匙,每次都是一个人我们看着也很难受。”郑爱霞说。由于平时上班比较忙,根本没时间陪孩子出去玩,小的时候孩子也曾发过牢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了母亲的工作,但更多的也是一种无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