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雕刻艺人董国华
擦亮日照百年老字号招牌
2014年11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董国华正在刻章。
     本报记者 王封      

  “一把刻刀一印床,运筹帷幄见真功”,秀文斋董家继承人本着“章出一门,印必有信”的祖训,手工制作了大量公章、个人图画名章等。
  日前,董国华递交申请日照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就是为了使得“秀文斋”这个三百多年的老字号刻字行业,在日照这个人杰地灵的城市传承下去。
  董国华14岁时就跟随父亲董庆宏学习篆刻基本功,一学就是11个年头。说起父亲,董国华难掩内心的自豪:“新中国成立后,咱们日照县委的第一枚印章就是他老人家刻的。”秀文斋刻字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七世传人董国越、董国华继承祖业,技艺大有提高,至今仍使用的全市市、镇、村三级行政章、党委(支部)章大都出自秀文斋传人之手。
  正是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董国华30年磨一剑,从未间断对印章雕刻技艺的打磨。1998年,去北京印社学习;2001年,赴河南洛阳深造学习原子印章制作工艺;2013年,又远赴厦门参加印章工艺培训,博采众长,终成一家。近期,董国华又去北京参加雕刻工艺博览会,唯有不断学习,才能始终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交谈中,董国华说的最多的字眼就是“创新”。她告诉记者:“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手工制作已逐渐被机器设备替代,手工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发扬和保护传承工作迫在眉睫。不学习,不创新,手工刻字业就很难生存下去。”
  作为日照百年老字号“秀文斋”传人,董国华更感觉到了责任和担当。这次申请日照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深感压力不小:“一门手艺,需要不断传承,才能发扬光大。印章雕刻,需要手工传承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才会有市场。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擦亮秀文斋这个百年老字号的招牌。”
  在董国华的案头,记者看到了她的“五年计划”:2012年,搜集文字、图片、实物资料;2013年,鼓励传承人进行技艺传承;2014年,手工技艺项目进课堂、进社会;2015年,进一步提高技艺的艺术性;2016年,加强宣传和传承保护工作。
  今年7月,日照市秀文斋印学博物馆在市民政局注册。眼下,董国华正计划无偿招收喜爱印章制作的年轻人前来学习。她表示,雕刻手艺,不是职业,而是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