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料”掺致癌物卖给七省腐竹厂
毒腐竹大案告破,涉案金额5000万
2014年1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嫌疑人沙某。(央视截图)
     日前,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山东等地公安机关破获一起涉及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安徽、黑龙江、辽宁7省的特大制售毒腐竹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1名,打掉生产有毒有害添加物的窝点8个、生产毒腐竹的窝点17个,查扣有毒有害食品添加物105吨、毒腐竹3.3万余斤,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
神秘白粉末含三种毒物,一天卖20吨
  日前,有人向山东滕州警方举报称,滕平路上一家名为“真滋味”的饭店,白天大门紧闭,夜里常散发难闻的刺鼻气味。
  滕州警方调查发现,“真滋味”饭店被转租给一名操外地口音的中年妇女沙某,一到晚上,就有几个工人在沙某的指挥下生产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
  滕州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徐美湖介绍,检查的过程当中,沙某对外宣称的所谓“漂白剂”,在厂内也被工人称为“大料”,一般在夜深人静时被拉走。
  警方提取沙某生产的部分“大料”样品,送往权威部门进行检测,样品中检测出了硼砂。硼砂是一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具有防腐、增筋作用,但具有致癌性,危害极大。早在2008年,我国就将硼砂列为第一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添加剂名单》,明确规定不得在食品生产中添加。
  “我们认为,硼砂是犯罪嫌疑人用来给豆制品做添加剂的一个原料。”徐美湖说。检测结果还显示,沙某生产的“大料”里还含有焦亚硫酸钠和乌洛托品。乌洛托品属工业原料,其作用与食品安全领域臭名昭著的“吊白块”类似,起到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的效果,可导致人体致癌、器官畸形、细胞突变。
  无论是硼砂,还是焦亚硫酸钠和乌洛托品,最常见的违规添加都是用于腐竹等豆制品生产。沙某这个生产窝点,出货量非常大,最多时仅一天卖出的“大料”就达20吨。

1200吨添加物最多产24万吨毒腐竹
  专案组很快发现沙某的“大料”一部分直接销往腐竹生产企业和加工黑窝点,另一部分卖给各地食品添加剂中间商。
  专案组立即查封沙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添加物的窝点。沙某所谓的“生产”仅是把焦亚硫酸钠、硼砂和乌洛托品三种化工原料,按比例人工搅拌混合。
  据沙某交代,大袋的每袋40公斤,售价210元左右,小袋的每袋20公斤,售价110元左右。由于产品用起来所谓的效果好,产品很受部分腐竹生产者欢迎。
  警方发现,从沙某的黑窝点生产出来的有毒“大料”,还销往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地,背后是涉及7省的毒腐竹黑色产业链。
  近日,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警方同时出动,共打掉生产有毒食品添加物的窝点8处和生产有毒腐竹的黑窝点17处,查扣化工原料和有毒食品添加物105吨、有毒腐竹3万3千余斤,查实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已查明销售使用有毒食品添加物1200余吨,按一般非法添加比例计算,这些有毒食品添加物能生产毒腐竹24万吨,涉案金额高达33.6亿余元。
  这个案件是公安机关首次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添加物切入,顺线追查下游腐竹生产企业,从而全链条摧毁制造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网络。

掺淀粉和“大料”,一吨大豆多产400斤腐竹
  莱芜的徐某是沙某主要客户之一,据徐某介绍,1000公斤大豆能产出大约400公斤腐竹。
  要想让产品价格低,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于是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价格远远低于大豆的玉米淀粉,便成为一些企业的常用手法。但是加入玉米淀粉后,生产出来的腐竹往往黏度不够,吃起来口感松散,容易折断或破碎,卖相差。
  徐某交代,掺了玉米淀粉和“大料”,1000公斤大豆至少能产出600公斤腐竹,比纯大豆生产的产量猛增了200公斤,添加的“大料”和玉米淀粉成本不足100元。
也就是说,以市场价每公斤16元计算,生产1000公斤大豆的毒腐竹,企业老板至少可以额外获取3100元的非法利益。
  警方把从徐某工厂查扣的全部5个批次的腐竹样品送往权威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5个样品中均含有违禁物质乌洛托品和硼砂,其中乌洛托品含量最多的高达13392微克/公斤,硼砂含量最多的高达9523.26毫克/公斤。   据央视、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