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
2014年1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祁白水
  生、老、病、死,四大关目,死是最后的一场戏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和《金瓶梅》中,都有不止一次的精彩描写,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民俗资料——丧事的基本程序有:
  穿衣。停放。阴阳先生查(出殡)日子。报丧。破孝。搭灵棚。送汤。打造棺椁。(当日)小殓。(三日)大殓。观戏。做二七。做三七。做四七。做五七。开圹修坟。出殡。
  对照起来看,这些繁琐的程式和礼仪,在目前少数地方的农村尚有基本完整的存留,但也大大简化,“五七”直接缩减为“停三”。比如,在我们乡下老家那边更简洁,是“停一”。主要是因为近年林果业发展快,每每有人恰恰在收获桃或者苹果的时节去世,谁会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去兴师动众地守灵、送汤、出殡,树上的果子烂在地里不要了?故此,皆是当天故去,当天殡埋,没有人家一直做到五七,才出殡。而做“五七”,也仅是一个名目而已,就近查选个黄道吉日,上个隆重的坟便罢,没人真去等到一两个月后再去做。
  丧事期间,除了亲戚吊唁以外,亦是如婚事一样,本村的人家也纷纷前来随礼赙丧,帮工干活,坐席吃酒。而五七,就纯是本家、本门及舅家、姨家、姑家三大表亲,上坟,坐席吃酒。而错过出殡的亲友,也可于此日补馈赙仪、赙金。这和婚礼一样,都是农村最全面而且最盛大的亲戚大聚会,马虎不得,潦草不得,要全力以赴,毕其功于一役。
  最辛苦的要算儿子们,披麻戴孝,全副武装,来了吊客,除要陪着行礼如仪外,是客大三分,还得行叩拜大礼,郑重表示感谢。最紧张的是女婿们,送汤时是要行丧仪的,三拜九叩,是有专门的范式,如果动作不到位,也是要遭看客哄笑的,女婿中的老大尤其紧张,他是排头。好在有司仪事先训练、排演过,方才上场亮相。
  女儿们的任务,是一有客来吊,便是扬声号哭,用以增加哀痛的氛围。若是不哭、不会哭,是要遭人耻笑的。据说,有家媳妇,客来了一时紧张,竟然嗓子岔音,惹得看众哄堂大笑,她自己也不由哑然失笑,传为笑谈。最愁人的,是一家子清一色全是儿子,没女儿。我就参加过一次这样的丧礼,客来客去,院子里齐刷刷站了七条汉子,干巴巴一点响声也无,真是令人尴尬不已。
  治殡营丧,戏做得再足,再精致、再精彩,也全是给活人看的,死者已无法自主。俗话说得好: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而已。冯骥才小说《俗世奇人》里,偏偏有个刘道元活出殡,这个天津卫的文痞子,一时心血来潮,非得自主一把不可,瞧一瞧这出从来没人亲瞧的好戏,出了一回活人殡,把个世道人心来了次大暴露。此诚讽世、伤世之作也,这样的戏,不看也罢。
  还是庄子达观,得哲人深致,妻子去世,鼓盆而歌。虽不免惊世骇俗,可也参透了人世生死:如同春夏秋冬轮回兴替,一任天然,不必悲戚,亦不必欢欣,就该平平常常接受它,亦应自自然然对待它,最好。人死,是往生。抓紧烧掉,留点骨灰作纪念,至多遵循一点入土为安的古训,挖坑埋掉拉倒,把那些劳师动众、劳民伤财的繁琐程式和礼仪统统除却,活着的人,赶快去忙活人该忙的事体,才是正经。
  什么时候人情、世情抵达这一重境界了,才算得上是民为之一悟,俗为之一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