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航退休机务柳义君
修了一辈子飞机没出过岔子
2014年1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早年的柳义君跟同事。
     文/片 本报记者 白新鑫 
  柳义君,一个与飞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男人。以前柳义君常说,自己的工作是在刀尖上行走。“100-1=0”,这是他的工作信念,修100次飞机只要有1次大意没修好就等于零,干机务永远得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前这话我不敢说,但是现在我可以说了。我修了一辈子飞机,没有出过一次重大问题。”这个山航工程技术公司青岛维修基地老机务今年11月正式退休,“修了一辈子的飞机,苦过、累过,到了要离开的时候,真的有点不舍。”

 部队转业进山航 一干就是22年
  “舍不得。”被问到退休的第一感觉,柳义君只说了三个字。
  “家”是柳义君对山航的印象。柳义君被同事戏称为“老顽童”,在机务这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团队里,像柳义君这样“高龄”的老同志不多,但他却能够跟年轻人打成一片。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不把老柳当成是老同志了。“跟这些年轻人在一起,我觉得自己也还不老。”
  柳义君今年已经60岁,是山航工程技术公司青岛维修基地第二个退休的机务。41年的工龄甚至比很多年轻机务同事的年龄还要大很多。11月7日是老柳正式退休的日子,“我退休了,我们那个年代就要结束了。”
  1992年,柳义君从部队转业来到恢复筹建中的山航。那时候条件艰苦,住在机库里。1994年,山航有了第一架飞机,15名机务维护一架运七飞机。1994年12月26日首航,山航安排了3名机务跟机,柳义君就是其中之一。柳义君说,当时的那架运七其实故障率比较高,维护起来要比现在的飞机难度大不少,但都是一些小故障。
  1995年底,山航用这一架运七换来了30多名飞行员。后来山航引进了SAAB-340飞机,柳义君担任萨博中队中队长。说起萨博飞机,柳义君笑称,这才是真正给他们练手的飞机。因为是欧美飞机,并不是很了解,柳义君加班加点,举一反三,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掌握了萨博飞机,改装成功。
  柳义君回忆,有一次萨博飞机发动机故障,滑油系统堵了。他跟同事找了半天也没发现是什么原因。“那还是一台新发动机。”柳义君说。当时大家坐在一起研究,后来发现,是碳粉末掉下来把滑油系统堵住了,知道后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问题,只需要用滑油清洗一遍就正常了。柳义君说:“当时这样的小问题、小故障,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都被我们一一排除了。”萨博中队因此变得越发成熟,柳义君的徒弟们练了手,那段时间,是他们成长最快的时候。
 没有办公桌的中队长 徒弟“遍天下”
  柳义君在山航的这些年,带过的徒弟早已数不清。现在的机务员工,没有九成也有八成是“柳氏出品”,就算离开山航到其他航空公司发展的,也有许多“柳氏”徒弟。柳义君很是自豪。他说自己选徒弟,一定先看人,那种没有师傅盯着就偷懒的不会成为他的徒弟,“不管他多么聪明,天资多么高。”
  说起自己的徒弟,柳义君其实很感激:“这群年轻人,很多都是大学生,在学校没吃过什么苦,来到这里对他们挑战很大,但他们都非常努力。”大家从来都是抢着看手册,不需要逼着学。柳义君从不叫徒弟来加班,但一有工作,他们“自己就来了”。如果哪次有紧急故障要排,没有被叫来的徒弟甚至会跑来问老柳“为什么不叫我”,生怕自己不如别人。
  机库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徒弟们在干活,柳义君在他们身后盯着,不了解情况的还以为是老柳“欺压新人”。柳义君笑着回忆,有次他带着徒弟干活,那是那个徒弟第一次自己独立工作。“你放开手大胆地干,当我不存在,把我当成傻瓜,这里就你会修。”柳义君之所以这样告诉徒弟,是为了缓解徒弟的紧张情绪,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年轻人成长。如果一有困难就去帮他们,那么他们永远不会成长。
  柳义君对徒弟说的最出名的一句话是:“你很努力,一宿没睡,故障没排除。”正是这句看似挖苦的话,激发了徒弟们的斗志,每个人都要证明给师傅看自己能行。柳义君自嘲,自己“利用”年轻人的上进心替自己干活。
  虽然有时候对徒弟严格,柳义君却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工作这些年,老柳几乎没在办公室待过。有需要处理的事情,柳义君就在机库里摆一张桌子,那就是他的“办公室”跟“办公桌”。工作晚了,柳义君就睡在机库里。
 昔日徒弟今成领导 老柳还是中队长
  “当年提起萨博中队的队长柳义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柳义君曾经带过的徒弟,青岛基地定检中队中队长徐江说。
  徐江1999年来到山航机务,一到这里,徐江就听说了萨博中队有个队长叫柳义君,连公司老总都敢顶撞,总爱指挥别人干活自己不干。“那会儿一听老柳的大名,就觉得他一定脾气很爆,真有点害怕他,最担心进入萨博中队。”徐江说。
  事与愿违,徐江被老柳选中进入萨博中队。到萨博中队以后,徐江慢慢地了解了这位柳队长。“老柳是一位值得所有人尊重的人。”对待徒弟,有问题第一时间指出,技术上出现问题鼓励,态度上出现问题直接打击,“老柳经常告诉我们,要把问题消灭在地面。”
  徐江很是佩服老柳的号召力。“老柳的组织能力特别强。”有一次下大暴雪,老柳组织大家去扫积雪,把飞机推回机库。徐江本以为去的都是萨博中队的人,去了之后才发现,老柳居然把机关办公室的同事都叫来了。
  徐江告诉记者,老柳有三多,一是专业多。别看老柳经常指挥别人干活,但是他从业这么些年早已“久经沙场”,大家会干的不会干的老柳都能干。第二就是点子多,很多针对萨博飞机使用的工具都是老柳自己制作的。不经意间的一个想法,就能够帮助团队节省很多力气。第三就是徒弟多。1998年以后来的机务基本都跟过老柳。说起徒弟多,徐江告诉记者,他们这里一共有2名专家,相当于高级工程师一样的技术高手,全部都是老柳带出来的,而老柳其他很多徒弟,有的已经成为技术骨干,有的则走上领导岗位成为老柳的领导。
  说到这,徐江忍不住笑着说:“老柳以前干萨博中队长,最后萨博中队解散了,后来干CRJ中队长又解散了,再后来干航线二部,到最后也没了,他的徒弟一个个都成为领导、专家,而他自己这些年到头来,还是相当于一个中队长。”听着徐江这么说,老柳一点没尴尬,哈哈大笑道:“徐江就是,以前我是他的领导,现在他是我的领导,不过好在我退休了。”
退休后幸福忙不停 带孩子、养花草、看老朋友
  回忆起那些年与老柳一起工作生活的日子,徐江感慨时间过得很快,很感谢老柳这些年来教给他的一切,带给大家“家”的团队文化。“以前我们都喜欢去老柳那吃饭,每次做菜几乎都是炒白菜跟油炸花生。不是他那菜有多好吃,而是他那里总是很热闹。”
  徐江直言,老柳一直把单位当成家,老柳有一句名言:“山航就是我的家,山航有啥我有啥。”以前过年的时候,老柳总是让新员工回家过年,自己跟一些老员工留下来。老柳把留下来的同事招呼起来一起过年,大家聚在一起,就像亲人一样。
  沏上一壶茶,老柳继续回忆着过去的一点一滴,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老柳一直在重复的一句话就是“不觉得自己退休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最难忘的回忆。老柳直言,他是那种坐不住的人,退休以后在家里也闲不住,心里总是痒痒,经常想要再回来干活,再带几个徒弟。
  虽然心里痒痒,但是老柳清楚,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自己还是要开始尝试退休之后的新生活。问到退休之后想干点什么,老柳脸上立刻浮现出幸福的笑容:“在家带小外孙女。”老柳的小外孙女今年两岁半,非常可爱,小外孙女最喜欢跟姥爷一起玩,爷孙俩其乐融融。
  花草鱼虫老柳也养,说到这老柳直摇头:“我养了一只鸟,不过现在飞了。”原来老柳看着鸟在笼子里被束缚着怪孤单,同样不喜欢被束缚的老柳决定把鸟放飞。
  当记者问及老柳还有没有其他想要在退休之后去做的事情时,还没等记者问完,老柳就急忙答道:“回家。”没错,老柳说的“家”就是他这些年来工作的地方,来看看曾经与他一起战斗过的兄弟们。老柳说,虽然退休了,但是干了一辈子机务,不想撇下,还想多来看一看这里的老朋友,再来摸一摸自己亲手修理过的飞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