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足球教育
2014年1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社春

  在荷兰,足球可以说是一项全民参与度非常高的运动。荷兰填海造地,有大片大片的草场,不愁没有球场。政府在住宅区周围随便规划一下,就是一个绿草如茵的足球场。小孩刚学会走路,就开始玩球。母亲管家,父亲陪练。我认识的很多荷兰家庭都是如此。
  等到上了小学,孩子就报名参加足球俱乐部,每周两次常规训练。这些俱乐部一般是全国连锁的,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的孩子,只要想参加都不难,因为有政府补贴,价格也不太贵,每月20欧元。具体的训练安排是这样的:周三下午,荷兰法定全国的小学生不上学,用这个时间给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多孩子选择踢球,而陪练的则是高中大男孩,因为他们本身也爱踢球,所以踢球的气氛比较轻松,陪练陪玩,嘻嘻哈哈,寓教于乐。
  一到周六就有各种面向孩子的足球比赛,以周边地区同龄球队赛事为主。家长们担当赛事主持人,自主自愿,义务工作,纯粹出于兴趣。主持人会提前通知其他家长比赛的时间和地点,大家在当地俱乐部集合后,由家长开车送孩子到比赛场地,没时间送的可以搭其他人的车,但据我多年经验,一般家长都宁愿自己开车送。家长到了比赛场地,站在外围当拉拉队。不光自己看,还拉上亲朋好友一起助威。
  荷兰人周末大都参加一两项体育运动,除了足球,还有网球、排球、骑马及各种水上运动,得益于全民运动的氛围,五花八门的体育俱乐部在荷兰很受欢迎。 
  荷兰足球之所以举世瞩目,我以为胜在它的训练观念——在比赛中学习。少年俱乐部参加比赛不是单纯为赢球,而是通过比赛相互切磋、提高球技,在实战中自主练习,这比硬性枯燥的技能训练有趣高效得多。
  以我的儿子所在的球队为例,教练本着以赛代练的原则,放长眼光,让所有球员都有均等的上场机会,而不是为了取胜只让踢得好的球员纵横场上。不仅如此,球员位置也不固定,上场之前让球员自己决定踢前锋、后卫还是当守门员,毕竟在充分练习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所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球队不时会有新人加入,尽管他们之前会踢球,但都是野路子,如果不给他们上场比赛的机会,他们就没法提高,他们的家长也不会答应,公平原则在西方很管用。 
  基层俱乐部的球员达到一定级别后,类似于国内弹钢琴的等级,就会被教练推荐提拔到更高一级的俱乐部进行更专业更系统的训练。这种选拔不是任人唯亲,由上面的“伯乐”自行挑选,而是根据球员的级别。比如我的孩子练了两年之后就提了两级,从最初级的A6升到A8。可见,荷兰国家队的选拔是在“全民皆足”的环境下优中选优,而非靠着短期集中训练从少数球员中选拔。
  不仅仅是球员,就连裁判也是从娃娃抓起。我儿子队里的裁判是十三岁的中学生,受过专门的训练,“执法”时表情严肃。大约是看比赛看多了,对绿茵场上裁判生杀予夺的权力趋之若鹜,就利用业余时间自费自愿当裁判。裁判与球员一样,也是需要在实战中长期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那些最后能走到国际比赛中的顶尖裁判也是从小练就的。这一点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荷兰,足球之所以如此受到百姓特别是家长们的热烈追捧,不仅仅在于健身或能够出名当明星,更在于其独特的教育功能。荷兰是高度发达的国家,家长却不娇惯孩子。如果说有一种运动能让孩子从小学会吃苦耐劳、协同作战的品质,莫过于足球了。  
  荷兰地处欧洲的西北部,风雨天气非常频繁,足球俱乐部的训练和比赛不因天气而改变,孩子们经常在冷风冷雨甚至骤然而至的冰雹中,穿着短衣短裤驰骋奔跑,在无数次跌倒中爬起来,继续拼搏战斗。每场比赛下来,虽然个个挥汗如雨、灰头土脸,小脸上却写满了自信和满足。对他们来说,快乐与物质无关,快乐的本质是自我提升和灵魂进化后得到的精神满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