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聊城11月23日讯(记者 张跃峰
2014年1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1月22日,参加全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讨会的专家、教授、学者观摩聊城二中生本课堂。                           本报记者 张跃峰 摄
     本报聊城11月23日讯(记者 张跃峰 通讯员 高洁 张金福) 11月22日至23日,全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讨会在聊城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专家、教授、学者齐聚聊城二中,专题研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
  据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在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招生考试制度试点出台了改革方案。
  面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背景,此次由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教育研究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聊城市教育局、东昌府区教育局协办,聊城二中承办的改革研讨会,邀请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专家、教授、学者总结、交流分享各地区、各学校经验。
  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研讨会先后组织了26场主题报告,并围绕普通高中课程多样化的实践探索、普通高中教学多样化改革的实践探索、学生评价与学生发展指导实践经验交流、普职融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高中建设经验与理论建构等组织了7个分论坛、54场相关专题报告。
  其中在主题报告中,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边新灿与上海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汤春林先后解读了浙江、上海高考改革有关方案,并着重介绍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后,对高中教学模式及要求的影响。据他们介绍,之所以国家选择在浙江、上海先进行试验,是因为这两个省市已经实施了多元化高考招生改革,在普通高中全面推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等工作。可以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后,不光是在录取模式上有了变化,对普通高中的教书育人模式变化上影响更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