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上的菏泽
2014年1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孔金泉

  菏泽人喜欢练摊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一条原本畅通的街道到了夜晚就挤得水泄不通了。诟病者和支持者各持己见,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有人把它归结为一种文化,似乎融化到了骨子里。这有一定的道理。按性价比考量,地摊无论是从价格、卫生和环境上都与窗明几净的餐厅不可同日而语。菏泽人之所以趋之若鹜,只能从文化心理上寻找答案了。
  几个人多日不见,打一个电话:“练摊去不?”一拍即合。一张桌子几个马扎就可以屈身下坐吆五喝六了。练摊的人必是投缘的人,不是小时候穿过同一条裤子,就是志趣相合的朋友,高山流水也好,臭味相投也罢,中间绝没有隔着鲁迅说过的厚壁障。马扎的作用是让人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无论谁低下了身子,真性情就显山露水了,所以你看练摊的人难见一个文绉绉的人,他们都甩掉了面具,变得粗糙而可爱了,可以纵声谈笑,可以咋咋呼呼,绝对不会冒出一个文明人来制止你,顶多在你背后抽一下鼻子,也就见怪不怪了。
  菏泽人喜欢热闹,地摊就是热闹的去处。两张桌子近在咫尺,这边的话题那边接了去,绝不至于冷场。而且热闹是相互传染的,地摊就好像一个池塘,这边鱼虾翻跃,那边也难以做到静如止水。很多人都是奔着地摊的气氛去的。这有一点像西方的狂欢节,只是以食为媒。氛围是润滑剂,每个人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于是主客尽欢。练摊的人没有正事,更没有需要白纸黑字写到契约里面的事。能够在一起练摊的人说明相互的关系发展到不分彼此了,你要把他请到装修堂皇的餐厅里去,不是给了他面子,倒是撑掴他的脸了。中国人讲究面子和排场,但那是用在隔着一层纸的关系上的。练摊的人就是左手和右手的区别,君不见,曲终人散,总会有人抢着埋单,那可不是出于虚情假意。
  练摊的人不以食为念,阔绰些摆上七碟八盘不为多,简单时一盘花生米不为少,酒是不可或缺的,白的啤的,主随客便,能者牛饮,欠者浅酌,听其咂巴之声,倒好似琼浆玉液。随意是因为知道你的酒量,不勉为其难而已。你若能饮,偏要捏着脖子,不肯下肚。那么下次被人遗忘非你莫属。菏泽人豪爽,一眼看到底,最抵触的就是虚情假意的人,哼哼哈哈,没有肺腑之言,这样的人不会引火烧身,但往往也没有朋友。朋者,比肩而立,关键是性情上的情投意合。练摊可以说是小投入,大回报。这个回报不是真金白银,而是情感上的曲肱而枕,好似给行色匆匆的身心彻底放了一个假。
  但对于摊主来说,门庭若市必有拿手的好菜,或鸡或鱼,二取其一。这是菏泽人的口味,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有好事者到外面取经,但门面开不了几天就关门大吉了,他们忘记了一点,胃是人身体上最安土重迁的一个器官,不是谁投机取巧就能俘获的。练摊就是菏泽人性格的折射,从梁山好汉开始就一以贯之了,若真想把甩开膀子的菏泽人请到店面里面去,还真得从长计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