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箱送暖,老人不当候鸟了
八大关供热启用,两辆移动蓄热车“看天送热”保热源
2014年1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工作人员用移动供热车给蓄热箱提供热源。 本报记者 杨广帅 摄
  工作人员在操作移动供热车。 本报记者 杨广帅 摄
     本报11月23日讯(记者 蓝娜娜) 八大关今年使用移动蓄热箱供热方式,在让居民享受到暖流的同时,实现了供热的环保节能。22日,记者探访得知,两辆移动蓄热车将在八大关实行“看天送热”,碰到极端天气,将多跑勤送,保证居民供热。
  铺管难、用户散,处于风貌保护区的八大关供热难题一直困扰着居民。今年,八大关区域的居民也用上了以锅炉余热为热源的移动蓄热箱,实现了集中供热梦。
  22日9时,装载着热源的移动蓄热车缓缓驶入八大关景区,停靠在湛山一路12号院落门前。只见工作人员下车打开后车门,将两根管道拉出,与院落内建成的移动蓄热箱相连接,随着车内设备启动,热源随着热水输入移动蓄热箱内。
  “我们通过远程监控,一旦发现移动蓄热箱内的温度低于50℃,移动蓄热车就会开到发电厂去收集锅炉燃烧产生的余热补充热源。现在的气温还没有低于0℃,一辆车储存的热源能满足一个移动蓄热箱24小时供热需求。随着温度降低,我们会随时根据监控到的箱体温度等信息,及时补充热源。”青岛能源热电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经理王晓剑说,根据测算,遇到极端天气,两辆车为保证3个移动蓄热箱的热度达标,一般需要跑5趟至6趟。
  随后,记者进入湛山一路12号72岁郭月明老人的家中,一进屋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热气,此时老人家中的室内温度已经达到了20℃。“我从1976年就搬到这个地方住了,用过蜂窝煤供热、电暖器供热,但供热效果都不理想,最暖和的时候南屋也只有16℃,北屋只有9℃左右。之前因为供热管道施工难,我们这里迟迟没供热,后来听说采用清洁能源供热,我们也没有底,打算如果供热不理想,冬天还是搬到孩子家住,没想到真正供热了,效果这么好!”郭月明说,前些年,他们一直像候鸟一样,一到冬天就得搬到暖和的地方,等过了冬才回自己家。
  据悉,除了湛山一路12号外,移动蓄热箱供热方式还应用在了香港西路32号和正阳关路39号两个院落,供热面积共达5000平方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