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上路遇堵又“路怒”,还给空气质量添负担
骑车两年,我好像变年轻了
2014年11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何磊(济南公交总公司)
  大约十年前,家里有了私家车,我开始驾车出行。十年前的济南,道路虽然不如现在宽敞,但车相对较少,所以驾车出行是一件比较舒心的事,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出行观念的转变,剧增的小汽车使城市道路越来越堵,有时候开车还真不如走着快,再遇到随意变道、左转加塞等不文明行为,“路怒症”便不时爆发,身体也因活动太少而逐渐胖了起来。
  去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借辆自行车出行办了点事,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非常顺畅,当看到机动车道上的汽车长龙纹丝不动,非常庆幸这次没有开车,否则真误事。经过这次事情的启发,我决定以后出行重骑自行车。
  家的住址和单位不到10公里的距离,骑自行车大约需要40分钟,来回不过一个半小时,这正符合一天一个成年人应有的运动量,于是我买了辆普通的自行车,既不电动,也不变速。从此以后,我每天骑车悠闲地行走在这个城市的道路上,没有堵车的烦恼,没有停车的困扰。上班,看准时间出门,保证不迟到;下班,看着路边有合适的菜捎上点,回家一定受表扬。夏天,路过扎啤摊可小酌一杯;秋天,天高云淡,此时骑车已是种享受。
  冬去春来,转眼快两年了,汽油费用省了几千元,“路怒症”基本消除,最可喜的是,我的睡眠质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也感觉精神多了,仿佛又回到年轻时代。
  现在,我的出行方式是以骑自行车为主,坐公交和驾车为辅。坐公交基本是在周末,因为周末,无论到单位值班,还是购物,时间上比较富裕,而且车上的乘客也不是很多,行动自由,心情放松。平日,只有在天气不好或有急事的情况下才驾车出行。
  目前,城市道路资源有限,空气质量又不容乐观,我想,作为一个公民,应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骑自行车出行这事儿不难,不过是“抬腿之劳”。妻子有时劝道:“累了,咱就歇歇吧,这个年龄不必天天骑车。”但我主意已定,这等利己又利人的好事咱一定要坚持到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